电信联通合力压制中移动固网计划 宽带中国战略遇阻

2012年10月11日 21:32    发布者:1770309616
  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假宽带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对于此现象引发的无助于解决问题的口水战的屡次出现,许多用户由此盼望新的面孔尽快加入,以加剧宽带市场的竞争和缓解此间乱象。
  从去年11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受到国家发改委启动的反垄断调查起,有关“中国移动将正式进入固网宽带市场”的消息就一直未曾间断过。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曾透露称,中移动拿到固网牌照已基本无悬念。再加上广电系“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成立也指日可待,于是有媒体曾认为,届时,电信、移动、联通、中广在宽带市场将上演“四国大战”。
  很多人不曾料到的是,民众期待中的这场大战,在正式吹响号角之前,暗中的博弈却一直未曾停止过。
  联通电信“合谋”
  传说中的中移动固网牌照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今仍未有相关消息出现。据说,这是因为联通和电信“从中作梗”,希望中移动减少手机间的网间结算费用所致。这意味着三方的博弈有所升级。
  事实上,与中国移动关心固网牌照一样,电信和联通对网间结算费用问题非常关注。据新浪科技报道,业内历来有“大网吃小网”一说,意思是用户多的运营商在对用户少的运营商有明显竞争优势,这其中之一就是指网间结算问题上,小运营商要给大运营商交高额网间结算费,以联通和电信为例,一年要交给中移动高达几十亿元的费用。
  而近年来出台的一些网间结算费费改革对联通和电信不利。2009年时,工信部曾发布《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网营业区间结算标准的通知》,运营商本地固话的网间结算由0.15元/分钟调整为0.06元/分钟,这对在一地区相对弱势的固网运营商有利。在南方,对联通和移动的固网业务有利;而在北方,则对电信和移动固网业务有利。而中移动进军固网,也将受惠于该政策。
  另外,2008年电信重组前,移动业务与固话业务是由不同运营商独立运营;依照此前规定,移动运营商从固定电话运营商打入电话的收入为零。但自2010年6月1日起,固定用户呼叫归属本地移动用户时,主叫方运营企业应向被叫方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001元/分钟。这同样对联通和电信不利。
  这相当于在网间结算费问题上,固网运营商再无“豁免权”,当时的测算是,新增网间结算费用将影响电信和联通1%左右的盈利。
  德瑞电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宋永军以中电信作为例子指出,一旦中移动进入宽带领域,最有可能的就是采取低价倾销战略。中移动的宽带战略会直接将战火引到电信的核心利润区域,中电信宽带利润下降将不可避免。同时,宽带是目前中电信的生命线,宽带受到挑战而移动业务根基尚不稳定,电信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
  反过来说,电信联通也对中移动造成威胁,因为前两者可凭借宽带业务将所有核心业务进行捆绑出售,这会对中移动的用户形成不小的诱惑。
  宽带中国战略之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时,有多位知情者透露称,广电系统将成为“宽带中国战略”的最大受益方,广电方面不仅将因“宽带中国战略”获得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将获得固网宽带的运营牌照。
  据当时透露,虽然“宽带中国战略”因各方利益分歧迟迟没有定稿并上报国务院,但可以确定的是,广电系统将会因此获得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IT商业新闻网记者也看到,在工信部于今年6月底时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八大重点领域,鼓励民资进入。其中提出将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电信业,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参与范围,包括“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该意见鼓励民资进入电信业八个重点领域,涵盖宽带入网、维护,增值电信业务,通信工程设计、施工,基站投资等,并鼓励民营电信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细心者不难发现,在提到“鼓励民间资本开展接入网业务试点和用户驻地网业务”时,工信部承诺,将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手段,保障企业实现平等接入,用户实现自由选择,“推动提高宽带接入性价比”。
  “从市场状况来看,基础运营商已经逐渐参与竞争,民间资本进入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业内人士认为,《实施意见》的出台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信号,政府对垄断行业的保护将不再继续。
  不过,对于宽带中国战略,也并非没有争议之处。首先,从该战略的定位上看,就有分歧之处。从中移动和广电如上的种种努力可以看出,他们是要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通过更充分的竞争来加速推动市场发展,但从工信部及电信联通的角度来讲,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难以达到推动市场的目的。例如国内相对不发达地区网络建设成本十分之高,回收周期也较长,仍需依靠国家投资或财政补贴的手段推进。此外还有战略投资谁来投、如何投等问题。对此,一位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组成员说,“这个阶段就是要制定出一个适合国家需要的宽带网络战略,而不是哪一个方面需要的。整个网络怎么建,用哪几种模式,都需要统筹布局。”
  2007年时,《IT时代周刊》曾以“《电信法》难产”作为封面报道,如今30多年过去,其仍然未出台  在这些纷扰的乱象背后,毋庸置疑的是,通信业从体制到市场、竞争发展,都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国内《电信法》从1980年提案至今历经31年依然难产。通信业具备特别的行业垄断机制和复杂的竞争体系,《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处理面临两难,而《电信法》又难产多年,“电信条例”是行业主要法律依据。工信部专家委员会顾问、上海邮电经济研究会首席顾问高仰止曾表示,从法律法规监管规范方面来说,当下完善“电信条例”才是最实在的。我们希望能够定一些集中性的法规,通过行政立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体制、市场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执行监管力度也必不可少。因为有时候即便存在一些法规,但是执行的过程中依然会面临种种困境。

来源:IT商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