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集团豪掷450万亿韩元加码本土投资,半导体与AI成战略核心
2025年11月17日 10:01 发布者:eechina
11月16日,三星集团在韩国总统李在明与主要企业领袖的会晤中宣布,未来五年将向韩国本土投入4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亿元),重点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AI)及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这一投资计划不仅刷新了韩国企业单周期投资规模纪录,更被视为应对全球科技竞争与区域经济平衡的关键战略。半导体产能扩张:平泽基地再添“超级工厂”
三星电子宣布,将在平泽第二园区启动第五条半导体生产线(P5)建设,预计2028年全面投产。该产线将采用3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主要生产高带宽存储器(HBM)及AI加速芯片,以满足全球AI基础设施激增的存储需求。据行业分析,P5产线投产后,三星在全球HBM市场的份额有望从当前的35%提升至50%以上,直接对标SK海力士与美光的竞争。
为支撑产能扩张,三星同步推进供应链本土化。11月初收购的欧洲暖通空调巨头弗莱克特(Fläkt Group)将在光州建立生产线,专注为AI数据中心提供精密冷却解决方案。该集团此前已参与5000亿美元规模的“星际之门”AI基建项目,其技术积累将助力三星数据中心实现能效比提升30%。
AI基础设施:从首都圈到地方城市的算力网络
三星SDS宣布将在全罗南道建设国家级AI算力中心,计划2028年前部署1.5万颗GPU,为高校、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算力支持。该中心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扩展至每秒百亿亿次(Exaflop)级算力,成为韩国版“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与此同时,庆尚北道龟尾工厂将改造为三星内部AI专用数据中心,为芯片设计、电池研发等核心业务提供定制化算力服务。
“AI数据中心原则上布局在首都圈以外地区。”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在会议中强调。这一决策与韩国政府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高度契合。全罗南道算力中心预计将创造2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半导体封装、云计算等产业链集聚。
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
三星SDI将蔚山工厂列为下一代“梦想电池”生产基地首选,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该技术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以上,同时彻底消除起火风险。三星已与宝马集团签署示范项目协议,首批固态电池将搭载于2028年上市的宝马i7纯电轿车,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在显示技术领域,三星显示位于忠清南道牙山的8.6代OLED产线将于2026年量产,主要生产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用中尺寸OLED面板。该产线采用喷墨打印工艺,材料利用率较传统蒸镀技术提升40%,单片面板成本可降低25%,有望重塑全球高端显示市场格局。
就业与区域经济:五年新增6万岗位
三星承诺未来五年在韩招聘6万名员工,其中30%将投向半导体、AI等新兴领域。为培养本土人才,三星已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合作设立“半导体未来人才学院”,首批学员将获得全额奖学金及三星全球研发中心的实习机会。
地方政府正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罗南道计划在算力中心周边建设“AI创新谷”,提供税收减免与研发补贴;蔚山市则规划了占地200万平方米的“电池产业生态城”,吸引电解液、隔膜等上下游企业入驻。
全球博弈下的战略定力
此次投资计划恰逢韩美签署3500亿美元战略投资备忘录之后。根据协议,韩国需在20年内向美国工业投资3500亿美元,其中1500亿美元定向支持造船业。三星的本土投资宣言被视为对“投资外流”担忧的直接回应。李在镕在会议中明确表示:“三星绝不会因对美合作而削减国内投入,我们将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巩固韩国在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行业分析师指出,三星的450万亿韩元投资将产生显著溢出效应。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测算,每1万亿韩元半导体投资可带动GDP增长0.03个百分点,并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若计划顺利实施,到2030年韩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有望从目前的18%提升至25%,AI算力规模进入全球前三。
这场科技巨头与国家战略的深度绑定,不仅关乎韩国经济转型的成败,更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与AI产业的权力格局。随着平泽P5产线的钢梁架起与全罗南道算力中心的GPU集群点亮,一场以技术主权为核心的竞赛已在东北亚悄然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