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授时技术
2025年11月05日 16:12 发布者:skylab
简述授时技术授时的含义 “授时”指的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基准,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标准时间与频率信号发送给用户。其目的是为现代社会的几乎所有领域提供同步“心跳”。 国家标准时间。在中国,这就是 “北京时间”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产生、保持和发播的。这个时间源自一组极其精密的原子钟,其误差可以达到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才差一秒。技术手段 无线电波:如短波(BPM)、长波(BPC)授时台。 电视信号:利用电视网络的同步信号。 网络:网络时间协议(NTP),我们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大多通过这种方式同步。 电话:专用报时服务。 卫星:这是目前最主流和最重要的方式。例如:GPS(美国)、北斗(中国)、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盟) 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精准的授时服务。电力授时 在交流电中,电压和电流是呈正弦波变化的,其幅度和相位(波形的位置)时刻在变。在广域分布的电网中,不同地点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压/电流波形相位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时间基准,我们无法在同一时刻“拍下”全网各点的波形状态,也就无法进行准确的比对和分析。 通过在关键节点安装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这些装置通过接收北斗/GPS等卫星信号,获得微秒(μs)级甚至纳秒(ns)级的精确时间。每个PMU在同一时刻(例如,每秒100个点)对波形进行“采样”,并打上精确的时间戳。作用: 实时监测电网动态:可以像“心电图”一样实时监测电网的稳定状态,发现振荡、电压失稳等问题。 广域电网保护和控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全网同步的故障信息,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防止事故扩大(即“广域保护系统”)。 故障定位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PMU记录的故障波形时间,可以精确定位故障发生的地点,极大缩短排查时间。技术要求 高精度:通常需要微秒级的同步精度,部分应用(如PMU)要求甚至更高。(如 SKG17DT-09H(双频单北斗B1C/B1I/B2a)授时精度RMS<5ns) 高可靠性:电网是生命线工程,授时系统必须绝对可靠。通常采用“主时钟+备用时钟” 的双重或多重热备份模式。 抗干扰与安全性:卫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或欺骗。因此,电力系统通常会采用 “卫星+地面链路” 的混合授时方案。当卫星信号不可用时,由高精度的铷原子钟或晶振作为守时模块,在短时间内维持高精度时间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