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加速自动化布局:60万美国岗位或被机器人取代

2025年10月22日 10:03    发布者:eechina
据《纽约时报》10月21日披露,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正以激进姿态推进自动化战略,内部文件显示其计划在2033年前通过机器人系统替代超过60万个美国本土岗位。这一数字相当于亚马逊当前美国员工总数的半数以上,引发对就业市场结构性变革的广泛讨论。

根据泄露的战略文件,亚马逊机器人研发团队已设定明确目标:到2027年实现75%运营流程自动化,同期削减16万个美国岗位;至2033年完成60万岗位替代,同时支撑商品销量翻倍增长。测算数据显示,每件仓储配送商品成本可降低0.3美元,仅2025-2027年期间即可节省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4亿元)。这一成本优势源于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Kiva机器人公司后的技术迭代,当前全球设施已部署超百万台机器人,形成从商品搬运、分拣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体系。

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最新仓储中心成为转型样本。该设施自2024年启用后,部署上千台协作机器人使人工需求较传统仓库减少25%,预计2026年员工规模将进一步缩减至原有水平的一半。类似改造正在亚特兰大周边物流中心推进,原4000名员工的设施改造后可能减少1200个全职岗位,同时增加临时工比例。尽管亚马逊强调部分设施自动化后员工总数反增,并宣布为年末购物季招聘25万名季节工,但内部文件明确显示临时岗位占比将显著提升。

面对潜在社会反弹,亚马逊采取双重策略:在技术表述上,内部建议用"先进技术"替代"自动化",以"协作机器人"弱化机器替代属性;在社会层面,计划通过社区项目塑造"负责任企业"形象。不过公司发言人否认存在术语使用限制,并强调社会活动与自动化进程无关。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指出,亚马逊的转型具有行业标杆意义,"一旦其盈利模式被验证,技术扩散效应将迫使沃尔玛、联邦快递等企业跟进,导致蓝领就业市场结构性调整"。

自动化革命催生出"机器人照料师"等新兴岗位,要求一线员工掌握工程技术与机器人维护知识。亚马逊全球运营中部署的百万台机器人已形成完整生态,从冰球形搬运机器人到具备触觉感知的类人机器人Digit,技术迭代持续压缩人工介入空间。公司宣称自动化将提升岗位技术含量与薪资水平,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当前改造后的物流中心更依赖临时用工,全职岗位稳定性面临挑战。

这场静悄悄的就业革命正在重塑美国劳动力市场格局。作为全美第二大雇主,亚马逊的自动化战略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更将引发连锁反应——当科技巨头在劳动力成本与技术投入间找到平衡点,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法则或将被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