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AMD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下一代架构
2025年08月27日 14:21 发布者:eechina
8月27日,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与超微半导体公司(AMD)正式宣布达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以“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quantum-centric supercomputing)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架构。根据合作协议,IBM将贡献其在量子计算机硬件、量子算法及软件生态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包括全球首台模块化量子计算机Quantum System Two的底层架构;AMD则提供基于CPU、GPU及AI加速器的超算基础设施,整合其最新CDNA 3架构的Instinct MI300X加速器与EPYC处理器。双方技术团队将共同开发“经典-量子混合算法”,通过动态任务分配机制,使量子计算机专注处理原子级分子模拟等量子优势场景,而传统超算则承担海量数据分析、实时纠错等任务。
IBM量子计算副总裁Jay Gambetta透露,合作初期将聚焦三大技术突破:一是构建量子-经典数据传输的“超低延迟通道”,将量子态读取速度提升至纳秒级;二是开发支持量子纠错的专用FPGA芯片,将错误率从当前的1%降至0.001%以下;三是创建开源混合编程框架,使开发者无需量子物理背景即可调用混合算力。AMD首席技术官Mark Papermaster补充道:“我们的3D堆叠封装技术可实现量子控制单元与HPC芯片的厘米级集成,显著降低系统功耗。”
双方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进行首次实机演示,模拟新冠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传统超算需数周完成的计算任务,在量子-经典混合架构下有望缩短至72小时以内。更长远来看,该技术将重塑多个行业:在能源领域,可精准预测核聚变等离子体行为;在气候科学中,能构建分辨率达1公里的全球气候模型;在金融领域,量子优化算法可实时计算万亿级资产组合风险。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指出,若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架构在2028年前实现商业化,全球超算市场规模将在五年内扩张至420亿美元,其中混合架构设备占比有望突破60%。IBM董事长兼CEO阿尔温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强调:“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量子与经典的深度协同,创造全新的计算范式。我们正在重新定义‘超级计算’的边界。”
受合作消息提振,8月27日美股盘前交易中,AMD股价上涨2.1%,IBM涨幅达1.34%,年内累计涨幅分别扩大至37%和10%。资本市场反应背后,是行业对技术垄断格局被打破的预期——传统上由英伟达主导的HPC市场,正面临IBM-AMD联盟的强力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可能加速量子计算产业链的垂直整合。AMD的HPC技术或助力IBM实现“本十年内交付容错量子计算机”的愿景,而IBM在量子纠错、低温控制等领域的专利壁垒,也将为AMD开辟高端芯片设计的新赛道。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若混合架构超算在2030年前占据全球数据中心15%的份额,将催生价值超800亿美元的量子-经典协同芯片市场。
尽管前景广阔,技术挑战依然严峻。当前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数量仅能支持简单分子模拟,且需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运行。对此,IBM与AMD已制定分阶段路线图:2026年完成1000量子比特系统与HPC集群的耦合测试;2027年推出支持百万级并发任务的混合编程平台;2030年实现商用级容错量子计算机与超算的深度集成。
“这不仅是两家公司的合作,更是整个计算生态的进化。”AMD CEO苏姿丰(Lisa Su)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从算法开发者到数据中心运营商,我们将与全球伙伴共建开放生态,让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真正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