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据传考虑退回《芯片法案》补贴 以避免重蹈英特尔股权问题覆辙​

2025年08月26日 09:33    发布者:eechina
据Wccftech最新报道,全球半导体制造巨头台积电正就退还美国政府授予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展开初步讨论,此举旨在避免重蹈英特尔因接受政府注资而被迫出让股权的覆辙。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管理层已就“补贴换股权”模式可能引发的经营独立性风险进行多轮评估,并考虑放弃部分已承诺的补贴资金。

补贴变股权:特朗普政府的“资本游戏”

事件核心源于美国政府对《芯片法案》补贴政策的重大转向。2024年11月,美国商务部与台积电签署协议,承诺通过该法案向其亚利桑那州子公司提供66亿美元直接拨款及50亿美元贷款,支持其650亿美元的晶圆厂建设计划。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政策执行出现戏剧性变化——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公开证实,政府计划将尚未发放的补贴资金转换为对受助企业的股权投资,并直言“应为投入资金获取股份”。

这一转变的典型案例是英特尔。2025年8月,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购入英特尔4.333亿股普通股,占股9.9%,总价89亿美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该笔资金由《芯片法案》剩余57亿美元拨款及国防部“安全飞地”计划32亿美元奖励组成。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股权绑定强化对半导体产业链的控制,但此举严重冲击企业自主权。

台积电的“独立宣言”:财务实力与战略定力

面对政府施压,台积电展现出强硬态度。其核心底气来自两方面:

财务健康度:台积电美国子公司TSMC Arizona自2024年四季度量产以来,盈利能力超预期。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达新台币42.32亿元,首次为母公司贡献新台币64.47亿元投资收益。此外,台积电在2025年3月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在美新建三座先进制程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及一座研发中心,且未依赖政府额外补贴。

战略自主性:台积电首席财务官黄仁昭曾公开表示,公司对美投资决策基于长期市场布局,而非短期财政支持。截至2025年1月,台积电仅收到15亿美元补贴,远低于承诺总额,且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拨款进度停滞,进一步削弱补贴吸引力。

政策枷锁与行业隐忧

即便未涉及股权问题,原《芯片法案》补贴已附带严苛条件:

产能限制:受助企业10年内不得在对美构成“安全威胁”的国家(含中国、俄罗斯)扩张先进制程产能超5%,成熟制程超10%。
利润返还:若项目盈利超预期,需将最高75%的超额利润返还政府。
技术管控:接受补贴的企业需向美国政府开放部分技术审计权限。

台积电若接受股权转换,将面临更复杂的治理挑战。例如,政府作为股东可能干预企业研发方向、定价策略甚至供应链布局,这与台积电“技术中立”的商业原则严重冲突。

政府澄清与行业分化

针对台积电的担忧,美国政府官员试图缓和矛盾,强调“补贴换股权”仅针对财务困境企业(如英特尔),不会波及台积电等持续加码投资的公司。但分析人士指出,该政策存在法律漏洞——原协议未明确禁止补贴形式变更,且政府可通过“盈利门槛调整”等条款间接施压。

行业层面,三星、美光等受助企业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三星虽未公开表态,但其得州泰勒市工厂建设进度已因补贴发放延迟受到影响;美光则因存储芯片市场波动,对股权转换持谨慎态度。

全球半导体博弈再升级

台积电的抉择折射出地缘政治与商业利益的深度碰撞。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芯片法案》重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关键环节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另一方面,企业需在政策红利与经营自由间寻找平衡点。

若台积电最终退回补贴,将向全球释放强烈信号:即便面对超级大国的产业政策,头部企业仍可通过技术壁垒与财务韧性维护战略主动权。而这场博弈的终极走向,或将重塑未来十年全球科技产业的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