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20亿美元注资英特尔:押注美国半导体复兴与AI算力革命

2025年08月19日 10:36    发布者:eechina
据外媒报道,日本软银集团与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于东京时间2025年8月19日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证券购买协议,软银将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认购英特尔新发行的普通股,总投资额达20亿美元。根据FactSet数据,此次交易完成后,软银将成为英特尔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约1.8%。这一战略投资被视为软银深化美国先进技术布局的关键一步,同时也为深陷转型困境的英特尔注入强心剂。

交易背景:英特尔困境与软银的AI野心

英特尔近年来在先进制程竞争中失速,其10nm、7nm工艺多次延期,导致AMD、英伟达等竞争对手抢占数据中心市场。2024年,英特尔股价暴跌60%,创上市56年来最差年度表现。尽管2025年股价反弹18%,但其代工业务仍未获得苹果、英伟达等关键客户订单,财务压力持续加剧。

软银的入局则与其AI战略高度契合。集团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达4218亿日元,主要得益于对英伟达、台积电等AI硬件企业的投资收益。此次投资英特尔,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直言:“半导体是每个行业的基础,英特尔将在美国先进制造扩张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与其近期推动的“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协同——该项目初期投资1000亿美元,计划扩展至5000亿美元,旨在构建覆盖全美的AI算力网络。

交易细节:每股溢价与市场反应

根据协议,软银的认购价较英特尔8月18日收盘价23.66美元折让约2.8%。消息公布后,英特尔盘后股价一度飙升6%至25美元,显示市场对交易的乐观预期。软银将通过现金支付完成投资,资金部分来源于其近期减持T-Mobile美国股份套现的78亿美元。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表示:“孙正义与我合作数十年,此次投资是对英特尔技术实力的信任票。”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芯片法案》补贴转化为对英特尔的股权投资,若成行,美国政府或成为其第十大股东,进一步强化英特尔的“国家战略资产”地位。

战略影响:代工合作与生态重构

此次交易或重塑全球半导体生态。软银旗下Arm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IP供应商,其设计的架构占据移动处理器90%市场份额。近年来,Arm加速向晶圆代工领域渗透,计划推出自研云端芯片,并首次展示基于英特尔18A制程的非x86 SoC,以吸引RISC-V客户。

分析人士指出,软银入股后,英特尔可能成为Arm自研芯片的优先代工伙伴,同时借助Arm生态吸引更多Arm架构客户。这对英特尔至关重要——其代工业务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不足60%,而台积电、三星同期的先进制程产能利用率均超90%。若能绑定Arm,英特尔有望在3nm、2nm制程竞争中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

行业趋势:地缘博弈与技术主权

软银的20亿美元投资恰逢全球半导体地缘政治升温。美国正推动“芯片四方联盟”(Chip 4),试图构建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中国则通过大基金三期投资2800亿美元,加速成熟制程自主化。在此背景下,软银的“美国优先”策略与其2024年承诺的“四年内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一脉相承,而英特尔作为美国唯一具备先进制程能力的IDM厂商,自然成为其布局核心。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英特尔代工业务尚未实现盈利,其18A制程量产时间较台积电N2节点晚6-12个月。软银需平衡短期财务回报与长期技术押注——孙正义曾因WeWork投资失利遭受质疑,此次能否通过半导体投资重振声誉,将成为市场观察焦点。

结语:算力军备竞赛下的资本博弈

从英伟达GPU到英特尔晶圆厂,软银正通过垂直整合构建AI时代的“硬科技帝国”。此次投资不仅为英特尔提供了转型所需的资金,更将其纳入软银的AI算力网络版图。随着全球数据中心算力需求以每年40%速度增长,半导体产业已进入“军备竞赛”阶段。软银与英特尔的联盟,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全球芯片产业的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