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展望:RISC-V有望重塑AI时代算力版图
2025年03月25日 10:19 发布者:eechina
3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包云岗发表了题为《迎接新一轮处理器芯片变革浪潮:RISC-V与开源芯片》的演讲。他强调,以开源驱动创新,RISC-V的灵活性优势若能被充分发挥,有望重塑AI时代的算力版图,并成为AI推理算力的最好搭档。包云岗指出,随着大模型如DeepSeek的兴起,AI推理产生的算力需求呈现数量级增长。近期,各行各业都在本地化部署DeepSeek,这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导致很多智算中心算力供不应求。而RISC-V作为一种开源、开放的指令集架构,具有低功耗和灵活定制的优势,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需求变化。
RISC-V与传统指令集架构如x86和ARM不同,它选择了一条完全开源的道路。任何人都能免费使用、修改和扩展RISC-V,并通过RISC-V国际基金会为核心芯片架构设定标准,但不拥有或控制技术。这种开放性使得RISC-V在芯片设计领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创新潜力。
包云岗表示,RISC-V正引领芯片设计从“私有封闭”向“开源协作”的范式革命。我国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IP、玄铁C930服务器芯片等RISC-V领域的技术突破,已经验证了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可行性。开源的RISC-V正在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一环,其生态也将开辟中国芯片自主新赛道。
然而,想要构建像X86和ARM一样的成熟生态,RISC-V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包云岗指出,RISC-V在应用中还需要攻克“三座大山”:工具链短板、标杆案例缺失和人才缺口。尤其是人才缺口问题,RISC-V领域从芯片设计、验证、解决方案、技术支持等各个层次的人才均不足,教学、资料、培训、认证等也需加强。
为了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包云岗自2019年起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一生一芯”计划。该计划旨在让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一款RISC-V处理器的设计并流片,以此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为行业培养更多紧缺的芯片人才。
在沙龙现场,多位AI、芯片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科技企业创始人、知名硬科技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围绕RISC-V的技术趋势、人才需求、生态构建和产学研协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大家普遍认为,RISC-V在AI PC、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已经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未来有望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球知名咨询机构Omdia的预测也支持了这一点。该机构预测,到2030年,基于RISC-V的AI处理器出货量将超过5亿颗,大量RISC-V企业将从中获益。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指令集架构的演进史始终伴随着开放与封闭的博弈。传统架构在灵活性和成本上的局限日益凸显,而RISC-V的诞生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芯片设计的“黑箱”,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的浪潮中。他希望通过沙龙的跨界交流,引发更多思考,共同探索RISC-V的未来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