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首发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

2025年02月20日 10:14    发布者:eechina
当地时间2月20日,科技界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微软经过近20年的潜心研究,正式推出了其首款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为量子计算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引领科技走向新的高度。

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是量子比特(qubits),它就如同今天计算机所使用的二进制信息单位。然而,一直以来,量子比特存在着致命的弱点——相当脆弱,对环境噪声极其敏感。这一问题就好比一颗精心雕琢的水晶,稍有外界的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其破碎,进而引发计算错误或数据丢失,这对追求高精度计算的量子计算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后果。也正因如此,量子计算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艰难的困境,进展相对缓慢。

而微软此次发布的Majorana 1芯片,为解决这一核心矛盾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微软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状态——“拓扑体”。这个“拓扑体”就像是为量子比特打造的一个坚固的“避风港”,它利用砷化铟(半导体)和铝(超导体),通过逐个原子精心设计和构建拓扑导体线材,也就是所谓的“量子时代的晶体管”。在此基础上,拓扑体得以观察和控制马约拉纳粒子,进而产生更可靠和可扩展的量子比特。



马约拉纳量子比特具有诸多独特且卓越的性能。它们快速、小巧,仿佛是量子世界里的“闪电侠”,能够高效地进行运算;同时,它们可以数字控制,并且拥有独特的属性,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能够有效地保护量子信息。

在Majorana 1芯片上,微软的科研团队展现出了卓越的设计与制造能力。他们将拓扑导体纳米线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创意的“H”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单元有四个可控的马约拉纳粒子,共同构成了一个量子比特。不仅如此,“H”单元之间还能够无缝连接,微软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已经成功地将8个这样的单元放置在一块芯片之中。通过这种精心构建的方式,量子比特能够以数字方式进行精确控制,重新定义并极大地简化了量子计算的工作方式。

除了能够制造出稳定且可控的马约拉纳粒子外,微软还在测量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新的测量方法精度极高,仿佛给量子比特安装了一台高倍显微镜,能够精确到检测超导线中十亿个和十亿零一个粒子之间的微妙差异。这不仅能够让计算机准确知晓量子比特的状态,也为量子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测量可以通过电压脉冲开关来灵活开启和关闭,进一步简化了量子计算的过程,降低了构建可扩展机器的物理难度。

微软对于量子计算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其最终目标是在一块仅巴掌大小的芯片上,放下多达100万个量子比特。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微软技术研究员克丽丝塔·斯沃尔表示,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他们更注重解决基础技术问题,后续再逐步推进商业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这次没有依赖外部公司制造其芯片,而是选择在美国自主生产Majorana 1的组件。这既体现了微软对该技术的高度重视,也为后续的进一步研发和优化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