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距离用上核聚变能源还有多远?段旭如委员:2050年左右有望实现

2022年03月10日 17:03    发布者:eechina
来源: 澎湃新闻

人类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实际应用还有多远?关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一种戏称:核聚变是一项距离成功“永远还有50年”的技术。这种说法一方面折射了核聚变科研和工程技术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与早期人们对核聚变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随着研究逐步推进就会发现,有很多过去没想到的技术挑战又凸显出来,攻克这些未知的挑战又需要时间。

从目前的技术攻关进展来看,实现核聚变应用并非遥遥无期。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领域首席专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段旭如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若依托现有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基础,凝聚核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经验和技术基础的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逐步搭建聚变能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聚变工程和技术攻关,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50年左右,人类可以使用上核聚变能源。

段旭如介绍说,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几乎与国际上受控核聚变研究同步。自2006年参加ITER计划以来,中国承担了ITER装置重要关键部件的制造任务。立足国内研究、充分利用ITER项目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的聚变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从过去的跟跑步入了并跑阶段,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中国而言,参加ITER计划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研发计划中的关键一步,将积累聚变堆建造、运行相关经验。我国自主建造未来聚变堆仍面临部分关键科学与技术挑战,需提前布局,一一攻克。”段旭如对澎湃新闻称,位于成都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更高参数的实验运行。该装置为我国深度参与ITER计划及未来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行聚变堆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