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不思进取,赖在国企图轻松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呢?他的妻子倒是值得学习

2010年07月25日 19:35    发布者:node
国企工人不堪压力车间挥刀自杀 存折剩4毛62010年07月25日07:16华商网-华商报我要评论(1016)
字号:T|T



潘鸿强生前的工资存折,只剩下0.46元。本报记者 江雪文/图  华商网-华商报7月25日报道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上,他罗列了自己欠别人的900元债务,“谁看见谁帮我解决”。
  自称“孤独者”的潘鸿强,生前是一名有31年工龄的国有企业工人。他的遗物之一是一张工资存折,死前存折里只剩下0.46元。
  是什么“杀”死了潘鸿强?他的死是性格悲剧?还是在这个激流勇进、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中国传统产业工人彷徨转型的一个失败案例?
  49岁的潘鸿强一直有个心愿,好好买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了。
  这个心愿他揣了14年,可最终也没有实现。6月10日清晨,潘鸿强死了。他用一把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上,他放下父亲的骨灰寄存证,并在遗书中罗列了自己欠别人的900元债务,“谁看见谁帮我解决”。


  自称“孤独者”的潘鸿强,生前是一名有31年工龄的国有企业工人。他的遗物之一是一张工资存折。截至他死前的5月26日,存折里只剩下0.46元。
  清晨的死亡
  6月9日晚6时左右,潘鸿强像往日一样去上班。
  走出西安东郊韩北村那间巷子最深处的民房,穿过约50米的巷子,拐两拐,就到了大路上。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位于幸福路的华山厂大门口。
  正值下班,工人们涌出厂门,三三两两地回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潘鸿强低着头,步子比往常快一些。快到大门口时,“老伙计”耿田刚的女儿喊了他一声“伯伯”,他好像没听见,就过去了。
  前一天下午,耿田刚在路上最后一次见到潘鸿强,他也是匆匆忙忙的,打个招呼就走了。交往20多年,耿田刚感觉潘鸿强这半年来变化很大,比以前沉闷,不太爱和人接触。
  夏天的傍晚很热,潘鸿强穿过工厂的办公区,到了后面的厂区。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他在这里出生、长大,顶父亲班成为一名工人,已经31年。大约3年前开始,他的岗位就是“值班”,也就是夜间看守厂房。
  这是一座大约三四个教室那么大的老式厂房,有两层楼高,里边堆满笨重的机器。他的任务是定时拿手电筒巡视车间。
  厂里本来是安排两个人值班,但为了多一天时间休息,两人约定,隔一天上一次班,这也得到了车间的默许。所以,夜间值班其实只有一个人。
  大部分时间,走在空荡荡的厂房,潘鸿强能看到的,除了那些沉重的机器,就是自己的影子。累了,他也会偶尔和衣在长凳上打个盹儿。
  大约晚上10点,车间一位负责人还见到他。“放心,这里有我没问题!”他说。
  凌晨1点多,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个朋友有点口吃,他俩通话有十多分钟,闲聊中,他没有表现出异常。
  公安机关调取的车间摄像头显示,出事前,他曾在车间里绕行好几圈,行为反常。
  惨烈的死亡随即发生。几分钟后,他用一把机床刀挥向自己的脖子。
  上午7时许,最早来上班的工人发现了倒在血泊中已死去的潘鸿强。死亡的时间被公安机关认定为清晨6时。
  耿田刚是第一个接到电话赶往现场的人。“路上我还想,那么硬气的一个人,不可能是自杀,说不定是和小偷搏斗受伤的吧。”
  前妻冯萍闻讯赶到潘鸿强租的房子,开门迎面看见床上放的报纸,上面放着两张纸,那是他写在工厂记录上的“留言”。第一页写着他欠两个工友的账,一个300元,一个600元,共900元,还有信用卡欠款3000元。“谁看见谁帮我解决一下”。
  有一页专门写给儿子:“从今往后你要全力地工作,为人做事一定靠本人,善待别人,生活一定要有记(计)化(划),别不多说,再见了,永别了。”落款“孤独者潘鸿强”,时间是2010年6月3日,距离他死前一星期。
  遗书上压着一个黑色的小证件,那是潘鸿强父亲的骨灰寄存证。
  “看到这个骨灰证,我就啥都明白了!”冯萍说,潘鸿强的父亲1996年车祸去世,因为当时手头紧,没有安葬,骨灰就一直寄存在殡仪馆。这些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给父亲买个墓地。
  “这现在是我的心愿了。好好买两个墓地,把他们父子安葬了。”7月12日,眼睛红肿的冯萍说。
四角六分钱  冯萍本已忍住眼泪,可拿起一家人的照片时,又哭了。
  照片是2006年儿子考上了大学时,“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上,她站在两个男人中间,儿子高大帅气,潘鸿强也很精神。他从年轻时就那样,两道很浓的剑眉。40多岁了,拾掇拾掇,“还蛮帅”。
  “瞧这张照片,儿子太像他爸了。”她说,那是另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工人潘鸿强,留着80年代的大背头,尖领白衬衫,浓眉大眼,很俊朗。那是他曾经的青春。
  他们在1985年相识,结婚。她家境优裕,而他是穷小子,从小没有娘,也没有兄弟姐妹,就和当工人的老父亲相依为命。或许是同情,或许是缘分,她不顾家里反对,和他好了。
  结婚两年,他们有了儿子,从小平房搬到了简易楼房,但日子一直过得紧巴。作为工厂里最普通的工人,他的工资一直很低。这么多年过来,到2010年,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扣掉“三金”之后是850元。
  日子紧,钱少,女人的委屈多得一箩筐。两个人也常常说不到一块儿去。“他是老工厂工人的样子,你能感觉到他老是缩着,缩着。”
  2004年,他俩协议离了婚。离了,可她也没有离开家。一直到2007年5月,“最终下决心离开了那个家。”“离婚最主要是为了儿子!他工资太低了。离了我可以办低保,可以回娘家。孩子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姥爷姥姥管。靠他,孩子上学咋办?”女人说到这里,哭得更伤心。
  儿子是军校委培生,一年学费9500元,基本上都是姥爷姥姥出。离了婚的冯萍办了低保,在外边打零工,有时兼两份工,推销东西,在网吧帮忙,一个月收入有两三千元,比他强。有时,他手头实在没钱,她就给他一两百元。
  最后一次见面,他在电话里说:“萍,我没钱了,借你200元。等发工资还。”她说:“你用呗!还借啥呀。”他们在附近一个酒店门口碰面。拿了钱,他匆匆走了。
  6月12日是冯萍生日,他们在电话里说好要和儿子聚聚呢!可6月10日,潘鸿强死了。
  死去的潘鸿强身无分文。留下的遗物除了钥匙、手电筒,就是一部欠费47元的三星手机。冯萍充上电,交了话费,“作为永久的纪念。”
  能作为纪念的,还有一张工资存折,里边只剩下0.46元。
  工龄31年的潘鸿强,每月发到手的工资是600元,由厂里发现金,然后,车间再给这个存折上补发250元。
  这张2009年12月9日新换的存折显示,从2010年1月26日起,每月25日打入的250元工资,潘鸿强都是很快取走。在下次发放之前,存折里一般都只剩四五十元。
  2010年5月9日,他取出了90元,卡里剩下4.06元;5月25日发了250元,当天他取了200元,次日又取了54元,卡里剩下0.46元。
  在潘鸿强死后半个月,车间往存折上打入了250元的上月工资。只是这次,他没有再等到发工资的日子。
  窘迫的日子
  “他是撑不住了。”耿田刚说。
  在耿田刚的记忆里,十几年前的潘鸿强也有快乐的日子。那时,他没离婚,周围的人,又和他一样——差不多地穷。除了自己的工资,还有父亲的退休金,日子还过得去。
  2000年,华山厂开始有数百工人下岗,到2005年,前后有几千人下岗。潘鸿强所在的车间因工种特殊,下岗的人不多,加上他是老工人,留了下来。可在耿田刚看来,没有下岗的潘鸿强算不上幸运。
  他们是20多年的同事、朋友。2004年,同是车间工人的耿田刚和妻子相继下岗。为了生活,耿田刚和妻子一起做生意,折腾了几年,渐渐有了起色。如今,他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和工厂相比,已经强多了”。大约一个月前,耿田刚装修好了新房。虽然还背着一点债,但生活不会受影响。
  而潘鸿强依旧围着机器转着。
  大约三四年前,车间开始实行计件工资,潘鸿强腰有伤,加上患糖尿病,干不动活。别人能出100多个活,他最多出60个。有几个月才拿二三百元工资。最后,还是朋友托人说话,车间照顾他,才有了这个轻松点的“值班”岗位。所有工资加起来,每月能拿850元。
  可他依旧为钱发愁。在耿田刚的印象里,这几年,潘鸿强的日子越来越拮据。“我常接到他的电话,说没饭吃了。有时叫他到家里来吃,有时给他点钱,有时一二百,有时二三百元。作为朋友,哪个月我不给他买两条烟!”
  潘鸿强平时抽4元钱一包的“延安”。每个月发了工资,先买米面油,再买两条烟。可到月底,往往就“弹尽粮绝”了。
  耿田刚认为这个老朋友并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实在是工资低,用钱的窟窿也太多了。别人有家,两个人撑着。他一个人,也没有兄弟姐妹。连个‘混饭’的地方也没有。加上看病、租房、交房贷,确实困难!”他说。
  潘鸿强所在的车间有互助工会。近一年多来,几乎每个月,他都要向工会借款一二百元。
  潘鸿强也想过改变,谋划着“干点啥”。可干啥呢?他没本钱,也没有亲戚朋友可借。何况,围着机器转了30多年的他,又会干啥呢?
  “现在这时代啊,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他啥都没有。再说,在工厂呆那么长时间,人的脑子都木了。他也想去应聘,但以他的年龄、身体,出去也就是给人看个门。”耿田刚说。
  这个失意的中年男人,最终日子越过越拮据。“据我所知,他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去他那里,常常是空空荡荡地,啥都没有。”耿田刚说。
  而他又好面子。红白喜事,别人要掏二百,他咬咬牙,也要掏。“他爱充大头”,工友的妻子这样说。
  而在朋友眼中,潘鸿强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他心性强,在人跟前从不示弱。谁想在他跟前说风凉话,没门!”耿田刚说,虽然潘鸿强对人都很和气,脾气也好,但并不是嘻嘻哈哈的人。这个在朋友眼中“很硬气”的男人,平时的爱好是喝点酒。
  今年春节,他们两家人聚了一次,吃烤鸭。那次他看起来还算高兴。“多年没见他开心了!其实有啥开心的事呢,又不像人家有房有车。去年,要分房了,本来是高兴的事,对他,倒成了灾难。买了一屁股债。”耿田刚叹息着。

 沉重的房子  在亲人和朋友的眼中,压垮潘鸿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房子。
  结婚后,潘鸿强一直住在一个叫新立村的厂区宿舍。那是个大杂院,住了大约100多户人家,几乎都是车间的工人。
  新立村的日子是熟悉而亲切的。他在那里出生长大,周围都是老邻居、穷朋友,常常,人们下班回来,在门口一站,就能聊半个小时。在大院里,大家都喊他“小民”,那是他的小名。
  一直到出事前,新立村都是潘鸿强最愿意去的地方。虽然近两年厂里要拆迁,老邻居们都搬走了。可他还是不习惯,常常拐弯到院子里去看看。
  2004年左右,工厂住房改革。厂里在旁边的车间腾出一块地方盖福利房。这些一辈子住平房、简易楼房的工人们,也可以住商品房了。“虽然是好事,可没有几家不愁的。家里都紧,要买房都差钱啊。”冯萍说。
  夫妇俩交了房子的4万元首付款。冯萍说,家里没积蓄,全是借的,要付利息,比银行略高一些。收房交钥匙时,实际面积90多平米,比当初登记的大点,又补交了4000多。
  2009年初,要拆迁了,厂里要收回院子租出去。潘鸿强在附近的韩北村租了一间约25平米的民房。
  等新房装修时,潘鸿强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他没和冯萍商量,就和工友换了房子,把90多平米换成了70多平米。人家给他补了1万元。他又借了些钱,开始装修。
  冯萍能看出,他是用心去装修这个房子的。他自己设计,卧室铺成复合木地板,客厅铺瓷砖。这毕竟是他一生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房子。可装修太花钱,常常就没钱了,停停装装,一直到去年5月装好,花了约6万元。此时,潘鸿强已经是负债累累。“不知道这段时间他是怎么过的。”等冯萍知道时,潘鸿强已经把房子卖给了同事。70多平米的房子,连房子带装修,总共卖了16万元。“知道房子卖掉了,我心都凉了。”冯萍说,可想着那么多债务逼着他,也实在是没办法啊!
  卖了房子,他把2004年借的房款和利息、装修款还了,加上还了一些债,填了其他一些“窟窿”。冯萍说,最终,他只是“原吃原,打了个平手。”可在他死后,至今还有3万元的银行房贷。
  他又住进了租来的房子。卖房的事一直也没给别人说。
  这个“人生的失败者”,最终没有为儿子,也没有为因贫穷离开的妻子,实现曾经的承诺。他最终没有拥有这套让他付出了心血和梦想的房子。
  “翻不过身来”
  傍晚,78岁的苏玉芳在幸福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拣瓶子。
  说起潘鸿强,老太太就抹眼泪。“给他多烧点纸,在这边(活着时)难场,在那边不要也难场。”她拉着冯萍的手,絮叨着。
  老人是华山厂的老职工,退休了。儿子吕洪生和潘鸿强也是“老兄弟”,老家都是河南的,又是老邻居。潘鸿强活着时,有事没事也爱来他家转。他们都知道彼此的“难场”。
  2001年,吕洪生也下岗了,妻子也离了婚。19岁的儿子因受到其他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每月都要吃药,一犯病就砸人家车玻璃。如今,一家老少三口指着老太太的退休金每月1030元还有孙子一个月290元的低保过日子。
  幸福小区砖混结构的房子,一平米998元。这看起来已经极低的房价,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事实上,相当多的普通工人家庭,为买房子都背了债。吕洪生家这套60多平米的两居室,是向姐妹们借钱买下来的。没钱装修,水泥地抹了抹,墙自己刷了刷,就搬进来了。
  下岗后,吕洪生在外打零工,这么几年,也没有折腾出样子。“我一个大男人,出门脸上都火辣辣的。”他说。
  不过对潘鸿强的死,他表示想不通。“这不,孩子就要大学毕业了,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啊。”
  “他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记者问。
  “他老是有一种翻不了身的感觉。老觉得自己比人低,啥都比别人低。”冯萍说。
  “他一个人孤独,又不愿示弱。”这是耿田刚的答案。
  不过耿田刚也认为,潘鸿强的处境并不是特例。其实在他们工厂,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好。
  “工人中午都是买点面或馒头,随便吃点。前些天我有事找工友帮忙,完了请大家吃饭,上两个好菜,几下子全没了。看得我心酸。”耿田刚说。
  他举例说明工人们的窘况:前年,院子里的“石头哥”和几个人打牌,牌掉地下了去捡,犯脑溢血,送到医院去,在场的三个人掏遍全身就凑出了12元钱。人最终没有救过来。
  “孤独者”
  一直到父亲死了,儿子潘琦才觉得自己对他有了一些了解。整理父亲遗物时,他对妈妈说:“我在南京,每月的生活费都比爸爸一个月的工资高。”
  这个23岁的年轻人,这个夏天刚从大学毕业。从小,他跟随姥姥姥爷长大。上大学后,每个月姥爷要给他寄去1100元的生活费。
  “那边消费高,儿子个子高,吃的多,我也不能控制他。”冯萍说。多年来,她苦心经营,努力为儿子制造着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如果靠我们两人,压根不可能供孩子上这个大学啊。”
  上大学后,每次放假回来,潘琦都去看爸爸。爸爸出事前的这半年,他回西安实习,父子俩交流比较多一些。潘琦说,两人在一起,爸爸平时不会讲自己的工作,或许他觉得,天天孤零零上夜班看门,有啥可讲的呢。儿子就给他讲学校的事情,“啥都讲”。
  在潘琦的印象中,最后这一年多,爸爸住的地方,是最深的巷子里“见不到阳光的角落”。但这并不妨碍父子俩享受他们的生活乐趣。
  “爸爸做啥饭都好吃,尤其是面。他自己和面、擀面,擀的面特筋道。”潘琦一米八三的个头,高大帅气。他知道,爸爸是以他为骄傲的。他也知道,别人曾调侃爸爸。“就你那点工资,连双鞋都给娃买不起。”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潘琦陪姥姥姥爷吃完饭,去找爸爸。爸爸在车间值班,跑出来两个小时,爷俩一起在家喝了酒。
  “他值夜班几年了,冬天披个军大衣,揣两个蛋糕就走,他牙不好。夏天穿布鞋,喜欢用矿泉水冻一瓶冰,带着去上班。”这是儿子对父亲的记忆。
  他知道爸爸没钱,从不向爸爸要钱。潘鸿强呢,每次吃完饭要去上班,总是要塞给儿子一点钱,一般都是五十,还有二三十的,儿子懂事,有时就给他留下了。
  “我特别难受的是,他老是一个人上夜班,厂房那么大,他一个人,就那么一直孤零零的。”潘琦说。
  遗书上的“孤独者”几个字,让冯萍想起来就难过。她觉得他命太苦。襁褓中母亲就死了,和父亲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哥哥也煤气中毒死了。“一生都孤苦伶仃的。”
  这个49岁的失意男人,一生没到别的地方去过。除了他生活的西安,只在姑姑去世时,回了两次河南。
  在他死后,冯萍和儿子去与厂里交涉。厂里表示,按照相关法规,潘鸿强的自杀和厂里并没有关系,厂里只能给3000元的丧葬费。厂里同时“纠正”了他一个月只有850元工资的说法,说这些工资是扣掉“三金”之后的。另外,潘鸿强还有半年奖和年终奖等。但冯萍算了一笔账,即使这样,他每月拿到的工资也不过1000元钱左右。
  厂方并不认为是工资太低造成他的困境。“按说工资还行吧。我们还有环卫工人,一个月才五六百元。”一位车间负责人说。
  7月23日,厂方给出了最后的处理结果:给付潘琦抚慰金3万元。潘琦表示不能接受。
  “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这个在父亲死后一直很沉默的年轻人说。
(华商网-华商报)

http://xian.qq.com/a/20100725/000020.htm

网友评论

node 2010年07月25日
想起了哪个脖子上套个烧饼还饿死的人,市场经济下多少农民进城改善生活了?多少国企职工离开国企发展了?儿子上学的钱都是丈人家掏的,他的妻子都知道去网吧打工改善生活了。他还在满足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妻离子散,妻子另找发展。说明妻子还是比他好的


---
这类事情和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样,属于宏观看是社会的问题(必然有人不能就业),微观看是个人的问题(只要有相对优势总能就业)。
chunyang 2010年07月25日
你把问题看的太简单了,每个人若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那现实就不会是今天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突破的藩篱,只是大小的差别而已,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一声叹息,即为逝去的人,也为所有的旁观者。
node 2010年07月25日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qupeng2008 2010年07月25日
为什么要有国家呢,为什么要制定那么多的法律制度,为什么要收税。。。。
国家的问题唉
个人是个人的问题,国家是国家的问题。
像学生吗?好的老师教出的好的学生就是多
@︻$▅▆▇◤ 2010年07月25日
日子紧,钱少,女人的委屈多得一箩筐。两个人也常常说不到一块儿去
McuPlayer 2010年07月25日
微观上看,我也认为他不图进取,安于并不安生的现状
但大了去看,处于他这个状态的人,应该有不少,每个人都有那么多一个门槛,跨过去是要高的机会成本的
node 2010年07月26日
网易陕西西安手机网友(123.138.*.*)的原贴: 7 我是处理事情的当事人,当然知道得清楚
社会是有不公,但是个人是不是也该争气?
工厂卖给他的房子90多平米是每平998元,他拿新房倒卖成70平米旧房赚差价,我们单位每平米1000元的房子卖给他很贵吗?现在西安平均房价有6000元了吧。
他的工作是在车间看门,我们单位是个军工单位,里外两道围墙两道门岗,他什么看门?身体不好照顾而已
加上单位的补助,不算三金他每月有1000元,这这样的工作在西安给的很少吗?
吸毒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赌博的老婆,再加上一个奢侈的孩子,这就是他家庭的基本情况。
网易中国手机网友 [网易中国手机网友] 的原贴: 8 说实话,我也是国企工人,我知道在国企的难处,我很奇怪的是,原贴中只提到他的收入,他老婆呢?他老婆是干什么的?家庭是两个人的事。这个发帖子的,是否片面性太强?他什么目的?
网易内蒙古赤峰网友 [天天上岗] 的原贴: 9 7 8楼说的很清楚了。没事不要跟风骂人。
网易浙江湖州网友(125.125.*.*)的原贴: 10 看帖子的时候我就有很多疑问,总感觉记者没有说实话,因为有很多地方不合理。
1、850生活费的话,可以过得不错的,就算是房租300元,抽烟150元,还有400元吃饭钱呢,怎么会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2、买房子的事,1000元一个平方买的房子倒差价卖掉换70个平方,按西安的市价算一个平方能赚5000元,至少是10万的收入,去掉房子的首付44000元加利息就算利息1分利利息共1万元吧,还有4万六千元。装修花费6万元,需要外借1万六,加上房贷4万5一共欠款6万。后来他把这个房子也卖了,70平的房子在西安卖不到40万,最少也能卖20万吧,去掉欠款6万,加上利息,假设利息2万,他至少能省下12万。
事实是,他卖了房子也没有还贷款,估计贷款是公积金账户出钱,所以不急着还,那么应该还剩下至少18万德存款。
据说,他经常是跟人借钱过日子的,老婆的钱,朋友的钱他每个月都拿,这样算下来的话,就不对了啊。
反正我看这个新闻的时候就是感觉不对劲,他的财政支出有问题。
网易北京朝阳网友(221.223.*.*)的原贴: 11 有些媒体就这样的素质:不给你 自 由 ,你溜须拍马活得很滋润。给你点 自 由,你就窜上跳下唯恐天下不乱。请不要乱用新闻人的良知!!
--------------------------------------

说什么的都有。再看看有什么更多的内幕出来。无毛和网友斗智。
McuPlayer 2010年07月26日
工资存折,只剩下0.46元
---------------------------------------------------
这老兄应该去有偿发帖啊,发一个帖子就0.50元,流动资金就翻番了。
dddg 2010年07月26日
不止是个人的问题。。。

现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很多人无法给父母养老,甚至要啃老。   小了说,可以说他们没出息,是混蛋。     但是,当看到一个很多人都无法养老的神奇国度时候。。。

狼吃羊,你可以说Y跑快点就不会被吃,谁跑慢谁被吃是活该。 当狼可以轻易的追上吃掉羊群90%时候,没有几只羊有安全感。。。即使你跑的快。
步从容 2010年07月26日
这世上总有弱者,不能叫他们都去死吧?

不能照顾弱者的强者,是伪强者;不能照顾弱者的强国,是伪强国。
kbgyzp 2010年07月26日
说实在的,我很瞧不起那些在国企上班的普通员工,我认为他们没有理想和抱负,只想着捞好处,能进去也是靠关系或金钱
但现实情况是人家也瞧不起像我这样的,人家在我面前有一种优越感。
现实的女人和父母辈的也觉着人家比我这样的好。
qupeng2008 2010年07月26日
飘过~~~
xyj 2010年07月26日
说实在的,我很瞧不起那些在国企上班的普通员工,我认为他们没有理想和抱负,只想着捞好处,能进去也是靠关系或金钱
但现实情况是人家也瞧不起像我这样的,人家在我面前有一种优越感。
现实的女人和父母辈的也觉着 ...
kbgyzp 发表于 2010-7-26 20:56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挺你。。我们专业大概就我一个不在国企的。。。:L
dddg 2010年07月26日
砖头,别怕,等你征收了,腰就挺了,到菜市场使劲儿挑,   想挑老的就老的,想挑小的就小的.  高兴了买一大把.   咔咔。
xyj 2010年07月26日
砖头,别怕,等你征收了,腰就挺了,到菜市场使劲儿挑,   想挑老的就老的,想挑小的就小的.  高兴了买一大把.   咔咔。
dddg 发表于 2010-7-26 22:00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天天有白菜哇。。
kbgyzp 2010年07月26日
砖头,别怕,等你征收了,腰就挺了,到菜市场使劲儿挑,   想挑老的就老的,想挑小的就小的.  高兴了买一大把.   咔咔。
dddg 发表于 2010-7-26 22:00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充斥着金钱的爱情是不幸福的爱情
xyj 2010年07月26日

充斥着金钱的爱情是不幸福的爱情
kbgyzp 发表于 2010-7-26 22:33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话说木有money也不幸福啊。。
node 2010年07月27日
14楼  发表于: 2010-07-25 10:56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他老婆协议离婚后,最近又找了一个,老潘所以才性格低落的,然后染上了毒品,无力偿还债务才自杀的。还问公司要40w的赔款?
哎,人啊,女人是祸根!!
17楼  发表于: 2010-07-25 11:07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转一个回复:
1000多一个月不能生活么?西安现在最低收入的只有500多的人多的是,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死亡?我是知情人事,我觉得报道有些还算属实和中肯,但是为什么不报道为什么卖房,为什么缺钱?潘洪强他吸毒,他老婆爱赌博为什么不报道?800块的工资如果吸毒的话能够么?他是讲义气的人,而且好面子,因为他干不了伤害别人的事,所以只能选择自杀这条路了。别人都能知道他死前沉默寡言,你做妻子的就没发现么?一个毒一个赌,这个家如何能撑下去?现在厂里已经赔了3w了,是和你们提出的40万差距太大你们隔了这么久才报道,现在人还没火化,如果潘洪强知道你们这么对他的,估计他也不会这么死了吧,死在车间就是想让车间能替他收个尸,早日入土为安,死在出租房内,等你们发现估计早就臭了吧。我是华山的员工,只是比较愤慨你们的作为才回这个帖子。

Re:Re:回 14楼(智能机器人)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70楼钟馗再世于2010-07-26 21:58发表的 Re:回 14楼(智能机器人) 的帖子 :
那个叫什么智能机器人的~!当你在老潘的那个年龄段的时候,当你和他的身体状况一样的时候·!当你的孩子要面临着上学,当你的。。。。。。。。。,你觉得850元的工资够吗?我真的想知道,当你一个月的工资850元的时候,你该怎么养活家?记得,是家哦~!!不是一个人~!!谢谢  




他工资平均下来09年在1500以上,850是不实的报道。公司和车间还有部分补助和福利,过节发的钱,年终还有几千块,他儿子学费都是他丈人掏的,你们在报道里应该可以看到,他抽烟喝酒,外面租房,是有部分开销,但是房子70多平方,不到1000一平方米,也就是7w多 加装修6w 等于13w,卖了16w还有3w呢?他是有不良爱好的,这个公安局有备案的。我也想告诉你,加入我一个月850的话我也能活下去,只是吃的差点,我比潘哥强的是我有老婆和亲人,他是孤身一个人,网上的文章写的不错,他是一个孤独者,孤独到前妻的离弃,儿子的冷漠,孤独的选择了堕落,然后不能自拔才选择了这条路,他是个好人,不愿伤害别人做出极端的事情,只能选择伤害自己了。
他还有家么?他在西安唯一的亲人就是他儿子了,但是没有跟他。




103楼  发表于: 2010-07-27 13:53       作者博客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请楼上部分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尊重点,你们也算了他的收入,但是他实际的收入要比850多 09年底发了两个月工资 还有过节费 菜篮子500 已经查过帐了 他的平均月收入在1500以上,1500一个人不够么?他没有别的负担了,儿子有人养了,学费也不用掏,潘哥老丈人是个退役军官,原华山的军代表,收入可观。所以潘哥一个月抽烟喝酒够了吧?你们没注意到他的房子么?70平方不到1000一个平米最多也就7w块 装修6w加起来13w 卖了16w 等于3w 还有之前换房的1w 一共是4w 。这4w去哪了?而且你们没注意到他还有3w的房贷没还么?就是说16w到手了他没还3w的房贷,他手里应该还有7w!!!!这7w去哪里了?
清醒点吧,我所以是华山的职工,这样的帖子也许能为我们的工资涨幅是有积极作用的,我只是看不惯别有用心的来借此敲诈。
还要强调一点,我以前说的是他毒 在公安局是有备案的,你们在戒毒所认识人的话可以调查一下,赌博是说她媳妇。
还要在说明一点,我老爸和爷爷都是华山厂的老工人,我爷爷要是厂长的话我会在华山厂待么?呵呵。
他老婆势力挺大的,她弟是某某报社的记者,是不是和你们华商报的这位记者很熟啊?你们可以问问她认识姓冯的不。
再次声明,我的发言谨代表我个人观点,和华山厂无关,也不要追踪我,我怕黑社会报复.....








--------------------------------
当地网站论坛关于死者的负面帖子,反对者的帖子除过情绪帖子没有更详细的描述。
qupeng2008 2010年07月27日
还是有钱好,嘿嘿
hunter19810411 2010年07月27日
要河蟹
node 2010年07月28日
194楼  发表于: 2010-07-28 11:28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这个死者是我们家的老邻居,而且和我家的一些亲戚关系很不错,这篇报道还采访了我的一个亲戚,我能证明这个“智能机器人”说的基本属实……你们不相信的,可以去华山厂的家属院打听一下这个人的情况……
下岗工人那么多,生活比他困难的更大有人在,人家都能靠双手,靠劳动,坚强的活着,他为什么不能?现在像华山厂这样的所谓“国企”是存在很多问题,工人生活都不是很富裕,但是这个死者的问题绝对不简单的是工厂造成的。
这个报道的作者确实厉害……标题的一个“国企工人”一下就让死者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的生活现状确实值得社会关注,但是这个死者的情况不是那么简单的,他跟很多下岗的“国企工人”并不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196楼  发表于: 2010-07-28 11:34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据可靠消息,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已到西安。住南大街某某酒店。

78楼  发表于: 2010-07-27 00:32    (注:论坛管理员)   作者博客  
“智能机器人”也许是在叙述事实,也许是在故意混淆视听,请大家保持理性,听“智能机器人”多爆爆料吧,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智能机器人”请你继续,你的观点需要更多证据,此主贴的报道出自本报资深记者之手,我相信她的职业水准和操守应该不会有啥问题


80楼  发表于: 2010-07-27 01:56       作者博客   只看该作


无言。

我也曾经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也曾经在东郊的军工厂里上过多年的班。

真实的记录。到今天我真的有点感谢让我滚出工厂大门的领导们了。

感谢你们让我下岗了。


200楼  发表于: 2010-07-28 11:58       作者博客   只看该作

看完了心情很沉重,我在工厂也上了10年班,有很深的体会。前几年无奈出来卖电脑,现在想想,走对了。。。。。
huizijingxin 2010年07月28日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一个月生活费1000……太奢侈了。
node 2010年07月28日
208楼  发表于: 2010-07-28 13:05

现照某些人的逻辑,FSK简直是人间乐园了。那些12连跳不是吸毒就是白痴,怎么他的老板还要出来道歉,还要承诺给其他职工加薪?

就凭这个结果最起码证明12连跳的工人没有白死。


213楼  发表于: 2010-07-28 14:32    

(智能机器人)(腊牛肉夹馍)这是两个SB自己被别人压迫还给别人摇旗呐喊!!!我也是华山厂的!!!

209楼  发表于: 2010-07-28 13:12

一个吸毒的人,有什么值得好可惜的~  
现在社会也有很多一个月赚一千多块的人在拼命的活着,他自杀不是因为生活不下去,是微薄的收入只够吃饭,哪还有其他多余的钱供养他吸毒呢~http://www.eechina.com/images/post/smile/default/QQ/R29.gifhttp://www.eechina.com/images/post/smile/default/QQ/R29.gifhttp://www.eechina.com/images/post/smile/default/QQ/R29.gif  

现在的媒体也有病,这种吸毒自杀的人有什么好引起大家关注的~
还不如关注路边的拾荒者呢



215楼  发表于: 2010-07-28 14:48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引用
引用第205楼智能机器人于2010-07-28 12:49发表的  :

终于有第二个了解真相的人站出来了,我再次强调,潘哥是个好人,吸毒就一定是坏人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不顺的时候选择堕落,只是堕落的方式不一样。你们如果看到我所有的回帖,我曾经说过,他吸毒后因为本质不坏,很多朋友,很仗义,这在报道里也说了,确实他是个好人,所以当他实在没钱的时候又不想做犯法的事怎么办?他为人不会去偷去抢,那么点工资又不够,你说他怎么办?他只有把这条不归路当作最好的解脱方法了。。。。

就算是你所说的是真的,那你想过没有,他为啥会吸毒!妻离子散是一个原因,个人性格能力也是一个原因。老实人只会安分守己的上班,一个也只有那点工资,要是他是厂领导,年薪几十万,他还会妻离子散吗?他还会走上吸毒的路吗?醒醒吧!朋友!
--------------------------------
开始为吸毒原因辩护了。一个吸毒而自杀在车间的生活没有希望的好人。这么简单个事情竟然代表了“国企工人”。记者拿捏尺度的水平不错啊。别说国企,就是私企员工甚至还不如国企员工。贫富差距过大,是要呼吁,但不可以造假。
小项三戒 2010年07月28日
看了真让人心痛!
node 2010年07月30日
华山真的一般 离线
   

初入江湖

金币:       11 G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260楼  发表于: 2010-07-29 10:29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一口气将18页全部看完,其实这事已经发生很久了,一点都不足奇的。毕竟,中国因不堪生活压力而选择自杀的人太多了。但是却因为一篇所谓的资深记者的报道而掀起网络大浪,也许,是社会矛盾积郁颇久而致吧。大家都对这个社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所以,一旦抓住了这个事件,就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好事,能够帮助大家排除忧郁,以免多来几个老潘小潘的。我是刚注册的ID,对华山是有很多了解的,不敢说知道什么内幕,但是却比论坛中许多愤怒的亲们知道得多了一点点,绝不是内幕。看看报道说老潘前妻经常接济他,给个几百的,大家有没有把这几百加上老潘的850工资呢,他的每月消费是多少呢?不用加了,可以很明确地说,这是没有的,但是我却知道老婆前妻和儿子却拿老潘的死来说是,给工厂要的是60万,而非40万,多不多?不多,毕竟华山厂对外宣传自己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已将近3万了。假如老潘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遭遇车祸,或者假如老潘是在值班中勇搏歹徒,或许60万一点都不多,可偏偏是他死于自杀,难道说自杀就要工厂来负责,那是不是可以网上推,北方兵器也要负责,进而国资委、国务院、人大最后是人民都要为他的自杀而负责呢?是不是要大家出钱筹足60万呢?该篇报道可以说只有一点可取,那就是文笔确实不错,但“压垮的稻草”,呵呵,对于一个大学都考不上的人,我觉得与“雷锋日记”有雷同之处。不说多了,再说又有人要骂我是党的腿子了,我是党员,但不是腿子。最后,还是对那些义愤填膺的人说下,如果你在西安,你可以去西京医院的太平间问问,出事这么多天了,老潘的尸体停在那里,有没有家人来看过?有没有连手机都要充上话费做纪念的前妻,有没有每年除夕都要跟父亲在厂外面喝两盅的儿子去看过?另外要提一点,不到年三十,幸福路这边就没有一家开张的饭馆了,不知他们“爷俩”是怎么喝的。  
272楼  发表于: 2010-07-29 14:15     ┊  作者博客  ┊ 只看该作者 ┊  复制链接 小 中 大


老潘的儿子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比爸爸的收入高,请问儿子你是大学生,你知道血浓于水么,你的妈妈因爸爸的贫穷而离他而去,那么你呢?你是否也在淡漠给你生命却窘迫的父亲呢?活着不关心,死去却为赔偿跟企业叫板,我同情死者,但为他的前妻和儿子脸红,老潘的遗嘱都没留给自己的儿子,这说明什么?谁看见谁给解决,我要看见也会了却一个逝者的心愿,你们花老潘的命钱,安心么?建议企业为老潘和父亲买一个合葬墓,了却老潘的孝心,也给他一个安身之处。一个人若心死了,谁也拦不住他赴九泉的决心,也许天堂有老潘想要的生活,只能说,老潘大哥,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