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路建广联合体重整千亿紫光集团的哲学
2022年07月12日 09:40 发布者:录余
今天,紫光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紫光集团实质合并重整交割顺利完成。从2021年7月16日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开始,历经近一年时间,期间克服国际环境变化和疫情冲击,将在接下来几天内完成所有债务清偿和重整执行工作,进入整合运营的新阶段。据悉,新紫光集团定位为领先的数智科技企业,将设立业务、赋能与管理三大集团总部。这与此前集团层面只重融资功能截然不同,一个新的紫光集团正在积极拥抱未来。1988年,紫光集团从清华校企起家,历经34年,下属十多家集成电路及云网基础设施细分龙头企业成为国之重器。但不幸遭遇资不抵债,2022年,破产重整后的紫光集团开启高科技企业远航的新征程,新的团队接力,他们血脉里依然流淌着清华的基因,一路科技向上。I. 全过程
、新华三集团,芯片业务有紫光国微(002049.SZ)和长江存储,还有如今国内唯一的自主5G手机芯片、移动物联网芯片企业紫光展锐。这样的产业布局,有前紫光集团大股东清华控股和小股东健坤投资合作的成分,也与紫光集团管理团队的布局分不开,更与每个紫光人的努力分不开,当然还有各界的支持和产业发展机遇的成就。正因为还有较优质的资产,债权人申请了破产重整而不是破产清算,寄望引入新投资者重整紫光集团后迎来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最大化。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对债权人申请予以受理,并裁定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指定工作组担任管理人。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了关于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提出“整体承接,分类处置,一揽子化解”的要求,以保护紫光集团的产业、技术、人才和品牌积累。2021年12月1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宣布,经过多轮竞标,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联合体成为破产重整的战略投资者。12月13日,紫光集团管理人与相关战略投资者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并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采用了整体重整原则和存续式重整模式,主要包括债务清偿计划和业务重整计划。2021年12月29日,紫光集团重整计划获债权人和出资人高票表决通过。2022年1月14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此后,战投方开始入驻紫光集团,逐步参与过渡期间的经营管理工作,为交割做准备。3月31日,战投方向债权人承诺的600亿元投资款在约定时间前到位,为未来的紫光重整和运营注入了信心。7月11日,紫光集团披露,交割已完成,并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完成债务清偿,在各方努力下,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实现债务清偿率接近100%。一场重整与新生全面开启,紫光集团进入新时代。II.短纾债http://image.danews.cc/upload/doc/20220712/62cccc06be55c.png此前,由于资不抵债和资金链断裂,紫光集团已经破产。截至2021年11月30日,已申报债权中经管理人初步审查确定的债权总额为1447.82)
紫光集团的发展是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缩微历史,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发展的哲学演绎。 1988年校办企业清华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1993年4月改制成为紫光集团,这是实质上的第一次校企改制,明确校企和国有身份。 2000起,清华大学又进行了三轮校企改革和三轮混改。 2018年国家启动的第四轮校企改革,目标是校企分离。但紫光集团的重组重整虽起了个大早,却先后两次组局未能成功。以致形势变化, 2020年发生债务违约和挤兑。2021年,紫光集团进入破产重整。最后智路建广联合体成为战略投资人。 回看紫光集团34年,致力于中国高科技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自主,历经三次混改和四次改制,其中饱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发展的哲学和公司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主营业务从排版系统、芯云投资控股到数智科技,总资产规模也一度达到3000亿。经过本次重整,紫光集团引入了多元化的国资主体,注入新的资本合力。展望未来,紫光集团如同在科技大海上航行的船,每次混改都不断引入大力水手,每一代水手有一代水手的里程碑,每一个里程碑叠加起来就是航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