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ECJTU的四年情缘——大学的那些事儿4月30日更新--大二

2010年04月16日 16:46    发布者:f.luo
   没啥可写的,只能同huizi斑竹一样写写大学四年的生活了。
   感谢祖国,感谢父母,感谢ECJTU,感谢Dongfeng Middle School,感谢杨老师,感谢辅导员,感谢同学,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引子:2005年6月8日,结束了高考,虽然对上名牌不能确定,但是对于自己是否能上大学还是自信的;转眼间四年过去了,自己已经走完了大学四年的日程。人生能有多少四年?都说20-30是人生最重要的十年,因为这是人生重要的转折,可是这个十年中已经走过2/5。毕业在即,对四年生活简单总结,以纪念这段逝去的青春。


网友评论

f.luo 2010年04月16日
    一、缘起——高考的那些事
    2005年的四川高考,据说有46万考生,而2004年才34万。消息是惊人的,那样直接多了12万的竞争者。班主任也是当时学校的副校长多次说过,高考,其实就是全省的竞争。班上成绩都不错,老师的期望都比较高。
    2005年6月7日,第一次踏入高考考场,打开试卷才发现高考原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恐怕就是05年那么简单),考完大家普遍感觉不错。(记得考完走出阆中中学考场跟谢哥(数学老师)说起,他还说这种题型比较适合我,不是很难,对我而言是较好的机会。可惜了,让谢哥失望了,其实我已经让很多老师失望了。)
    在家等待成绩的日子稍微有些难熬,在粗率估计下,应该在600分左右。2004年的重点线在538,我应该能上重点线。虽然知道分数线应该会涨,但是没有想到成绩公布之时居然是涨了60分,变成了598。虽然我的估分差距不大,但是却高不了分数线多少。前面一段时间盯的那些高校都没有希望了。第二天匆忙赶到学校填写志愿。(由于是第一次成绩出来后填志愿,本来是件好事情的事情对我们大多数而言成了坏事。)以前盯着的一本院校是没有机会上了,后来看到了ECJTU,因为每年的招生分数都在重点线上一点点或者刚好在线上,而且每年还有不少的二志愿考生,这样报了一般都是能够上的;此外,与小猫聊天的时候他曾经说过国内凡是叫“交大”的都是不差。冲着这两个原因,我就填上了ECJTU。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到的比较晚,第一批次的大概是7月上旬都能到的,结果都过了7月20才到。那时急啊,害怕交大也不能上,现在想想那些都是多余的,成绩要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可是第一志愿啊。
    忘记了哪天了,好像是乡邮政所给的电话吧,去拿到了特快专递,终于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我就进了ECJTU,进了一志愿报的现在这个专业了。
    好像是后来去高中学校办事,在班主任那里得知英语老师River的儿子也上了ECJTU,二志愿调剂的;这样我就多了伴了,还因此到River家蹭了顿饭。
    2009年9月,一个人扛着包,到了南充,在火车站买了票,到了堂兄“二哥”那里,午饭怎么吃的不记得了,晚饭在他师傅家吃的,还喝了点酒,之后就被他送进车站。
    第一次一个人走出阆中、第一次离家单独2小时车程以上、第一次坐火车、以前惟一一次去的最远的就是2004年9月末在南充参加物理竞赛。那时的胆子真大,对南昌一无所知、从未出过远门,只身到学校报到。看到那些多少亲朋陪伴的报到队伍,自己不仅感慨万千。
    就这样,走进了ECJTU,并开始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
      附记:
      前面这些是大学毕业前夕写的,到现在刚好过去差不多一年。
本来当时想写个全篇的,但是后来却没有继续下去。趁着现在公社征文,写一段,权当对前面的几年的生活的一点回忆。现在不写,恐怕以后也很难找到机会下笔写完了。
huizijingxin 2010年04月16日
占楼!
f.luo 2010年04月16日
“成熟”的大一
       题记:人的成熟,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年龄决定,可能是心态、经历,可能是给别人产生的感觉,也由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一)报到前夕
    到学校报到的当天凌晨大概1点半到达南昌。那个时候NC市的火车站出站口还没有改建,出站口就是一个从地下走到地上的台阶,然后在台阶处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各个学校接人的(一般都是民办学校)、卖东西的、开的士的,喧嚷中夹杂着一种怪怪的烤制食品味,让人觉得特别的难受。在火车上认识的同伴是到新余的一所民办大学报到,只能从南昌站下车然后再转汽车。这个时候我们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到南昌,我都从来没有坐过火车,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那哥们估计也就是比我稍微好一点。出站后非常希望有学校的接新生的人,但是看到别的那些学校的样子,又担心上当受骗;因为在出战口有几个女孩子吼了一嗓子:“有XX大学的没有?”,我刚转过去想打个招呼,听到车站的值班的一类的一个人吹了下哨子,出战口外的这些人顿时化作“鸟兽散了”;当时心想,看来不是学校派的接人,不然慌张地跑啥?(当然现在想想估计是刚回学校的找人拼车打车回校或者真是某个学院的接待新生的同学)。车上认识的那个同伴决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在车站出口附近打个电话,居然收了3元每分钟;让人有种被打劫的感觉。和那个同伴决定:先找个旅馆住下来,明天再各走各路。和全国各地的现象一样,出战口有不少的旅馆的拉人的,看着我们二人都拉着行李,都一个劲地拽我们,让我们去住,10元一晚云云……吓得不行,一边说有亲戚来接,一边拉着行李就走;出站径直往前走,希望找到一个离车站稍微有点距离和便宜点的小旅馆,睡各囫囵觉;没想到我们走的站前西路,虽然属于火车站周围,但是一路居然基本都是发廊,半掩的门、粉红色暧昧的灯光,偶尔门口女子叫我们的声音,吓得我们强压下疲惫的感觉,快步向前。先在路口转弯处看到一家湖南牛肉面馆,赶紧各叫了一大碗吃了;味道虽然远不及家乡的牛肉臊子面好吃,但是30多个小时的火车下来,也吃得挺香。最后居然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招待所,刚好还有一个单间,因为已经在1点以后了,好像总共就30块钱。进去后两人稍微洗漱一下便都倒头就睡。
    早上起来,各自洗漱结束,我们都带着各自的行李,重新来到火车站,他找到去新余的大巴,而我则找到报到通知书上说的2路公交车。几乎是第一次坐公交车吧(汗!我们那个小县城太小,公交车就那么两路,平时出门要么走路,人多就打的,几乎没有坐过公交车,至少没有自己付过钱!).更神奇地是居然2路车是电车,要知道电车只是小学时在课本上朦胧见过,没想到现在现实中居然还存在。2路车坐到青山路口,走出去又绕回来之后才发现通往学校的223路正好就在前面一点点处。听到:欢迎乘坐223路无人售票车,请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自备零钱,投币一元,车上不找零。上车以后看着车开国八一桥,再一路前行,看到江西财经大学的校门,我知道,我的目的地就快到了。

    心中默默念道:XXXX大学,我来了。
————————————————————————
4月19日更新
   (二)报到
    自己一个人提着行李。其实行李不多,就一个非常小的箱子。里面装了几本日记以及高中毕业证、录取通知书以及简单的几件衣服,不过也不轻;关键问题是自己一个人,连去上个厕所都没人照看行李。

    先是开卡。在家不敢携带学费那么多的现金,直接存到了学校录取通知书里的银行卡,存的时候卡还没开通,实际还不能用,最后通过手工转账,强行把钱存进去了,但是不知道卡能用了不。先在外面的提款机上排了个长队,看了下卡不能用;然后又排了个长队,开卡,设置密码云云……

    报到。其实进校门后一路有旗杆,顺着旗子就能找到报到的地方。校门比较破,小,但是进去以后居然是一片天堂,绿树成荫,还有喷泉、小湖。报到的地方一片繁忙,直接找到学院的地方,然后由学院的一个帅哥带去学生宿舍。(这位帅哥师兄,后来还成了好朋友,现在都还经常聚。此乃后话,暂且不表)。购买了生活用品,到了宿舍,我分配的那个宿舍已经有三个人了,我只有住最后一个位置了。自己一个人把床铺上,上铺。其实这样的集体生活对我而言没什么难度,因为初中住校三年,高中三年,相比那些还没有住过集体宿舍的,我早就习惯了。
————————————
4月20日更新

(三)大一的生活

    正如我对大一的定义一样:早熟,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大一的确有些早熟。而人类的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同样的,人的成长,也要遵循自己的规律;既然是“早”熟,那同样违背了正常的规律,就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当大家表现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时,我已经表现出似乎超乎常人的适应。高考,过去的并不遥远,特别是刚进学校,大家还沉浸在对高考的回味中,讨论着高中的轶事、谈论着自己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对大学一堂课讲几十页书和高中一周讲一小段进行无奈地对比。

    在读大学之前,我已经知道了,大学老师上课,书是以几十页的速度翻的,而这些,在高中的时候参加物理竞赛的突击培训上,那些个大学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

    在进学校之前就已经在网上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学校有个《孔目胡讲坛》,到学校首先就在关注,并在开学不多久就几乎每期必听;

    进学校就开始摸进图书馆,了解了书库的书籍的大致分类,找到了哲学、文学所在的书库位置,学会了图书馆查询系统;

    很快找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这个上网的好地方,虽然这里经常电脑中毒无法重启,但是安装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让我这个没怎么用过电脑,当时还只能用一指禅打字的人在每周和同学、MM的聊天中也能十指如飞;

    忘记了怎么揽上了班上的学习委员的职务,在几次作业之后就能记住每个人的学号;

    ……

    总之,第一个学期,我表现得极其适应,班上的同学也都表现得非常的好;可是第二个学期,一切刚好反了过来。
_________
4月26日更新


第一学期,在学校的生活感觉一切顺利,学习感觉很宽松,虽然说每次讲的东西很多,但是自己完全能适应;和班上同学关系也不错,借着平时工作的机会,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交流;课外活动运动会后也去了学院的学生会记者团,偶尔写些小段的报道,也获得了认可;一个学期听了十多期的《孔目糊讲坛》,感觉自己的眼界也得到了开阔;学期结束之后,我们班上期末考试挂科人数为4人次,这个“成绩”现在这个挂科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大学时代还是让辅导员兴奋了一把。

第二个学期,一切仿佛都变了。

第二个学期,变化首先从一个室友说起。第一个学期他是班长,本来入校的成绩非常高,有些郁闷,所以在工作中非常强势;尽管第一个学期班上的成绩不错,但是他觉得老师似乎并不是特别器中他;由于包括高中所在的地方都非常小,没有多少书店,即使有,要么是教学辅导书,要么就是全价的那几种,而我又是一个喜欢书的人,所以到了南昌后就淘了不少的书,还没事到图书馆找些哲学的和历史的书看看。忘记了我这个室友是何时跟我讨论过这些书的问题,反正第二个学期他开始研究起哲学来,特别是尼采的那些思想。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哲学这个东西,有时候能让人豁然开朗,有时候可能回让人思想进入死胡同,越陷越深;而我这个同学就成了后者。开学不多久,他就辞去了班长,班上原来的团支书成了班长,宿舍另一哥们成了团支书。然而,班上的转折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学期大家都开始习惯了大学的生活,对学校周围的网吧开始熟悉了,又同时玩上了网络游戏,那时候我们班上住在这边的男生普通生只有大概13个人,最多的时候有9个人晚上通宵玩游戏没回来,其中就包括现任的班长和团支书。这样的情况是可怕的,他们作业开始不怎么交了,上课要么在宿舍、要么在课堂开始补觉了;而我也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一个朋友约我一起做纯净水的小生意,他有朋友能买到桶和进到水,我这边储存,平时我和他送。这样我虽然分的利润小点,但是自己没有其他经济投入,所以还是可以做的。做纯净水的生意的确比较赚钱,南昌非常热,买一桶水大概也就5-6元,远远比买瓶装水划算;而现在的学生,似乎都还是蛮舍得的,即使开水房就在宿舍外面,都不愿意打2毛一壶的开水。然而,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在上课做这些事情的经历,自己的时间计划和处理的并不好,结果是晚上自习少了,上课听讲走神了。结果是挣的钱不够还不够电话费(那个时候手机还是双向收费的),成绩却下降了,期末考试,不出意外的班上大批挂科的名单里面,有了我的名字,而挂的正是我高中时期的优势科目之一的物理。

暑假,郁闷。挂科意味着原本希望的申请助学贷款没了希望、大一学年奖学金没了希望,那个时候希望留在学校,这个勤工俭学的岗位,留校申请被辅导员拒绝。在学校呆了几天后,决定回家。2006年的7月、8月,四川60年一遇的大旱(现在明天年年都在含50年一遇、2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大旱,好像每年都比去年更干旱,不过那年的确很严重),家中非常热,除了人的饮用水,其他水资源基本上就没有了,坐在家里都可以直接出汗。这样烦闷的天气持续了两个月,所以暑假即使有开学要补考的压力,也没有把带回去的书翻看一下。开学的结果就不出意外了,补考没过。我们学校没有重修,补考不过就是等毕业前的清考了。清考不过的话学位证就没有了!

这样,带着失落、后悔、郁闷、烦躁等一切不爽的心情开始了第二个学期的生活,而我也未第一个学期的“貌似成熟”交了一笔不小的学费。
f.luo 2010年04月16日
“新生的大二”------------
4月30日更新
------------
        应该说,真正让我和电子行业或者说和电工结缘的是大二的时候,因为就我的大学同班同学而言,虽然大家都是学的和电相关的专业,今天真正从事电子行业或者工控行业的并不多,而且班上为数不多从事这行的几个基本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我的一些影响的。
        (一)初进实验室
        由于大一的时候虽然忙忙碌碌,但是最后啥都没有,比如因为挂科,没有了奖学金,即使我的成绩排名仍然能进入奖学金评定的序列;因为挂科,没有了机会申请助学贷款,以后三年的学费还在发愁;因为挂科,总觉得自己过去的一年很失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而正式那个郁闷的暑假,在学校每学期例行的社会实践调查表上有一条“凌阳杯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等比赛调查方案准备”的内容,第一次让我开始注意到这个。而想起大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班长让班上的同学免费报名参加“电子科技协会”,并让有意向的登记了名字;当时由于手头事情比较多,对这个学院组织的什么协会并不了解,多以对于这样的官方组织确实没有兴趣,便没有报名;开学以后想起这个协会就后悔了,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报名,还想找个老师看看能不能再报名参加,正在这样想的时候,突然看到我们宿舍楼一楼贴了一张招聘通知,就是电子科技协会招聘负责人,这对我而言正好是个机会,我知道负责人肯定是没有机会当的,因为我本身就什么都不懂,但是至少有这个机会报名参加当个会员总可以吧。结果就找个了时间,拉上班上另一个同学就去参加面试了。
        面试时是几个老师,有我们的直接领导——实验室的杨老师,有学院团总支的老大,还有个专业的老师,最后不错所料,我肯定是没戏,但是最后几个老师让我们来面试的都成了“委员”,除了会长、副会长以及三个组组长、副组长以外,我们这些也是“委员”,即参与到某个组但是没有实际职位的“骨干”,参与到协会的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在这之后,电子科技协会才真正意义上地开始运作,包括合法化(虽然上半年成立的时候是某领导宣布成立的,但是还并没有走正式成立的流程)、招收新成员、开展活动。这个时候里面的会员主要设定了三个层次:高级组、中级组、初级组。高级组空缺,中级组由当时的大三招收进来的会员以及所有的骨干(这些骨干中有包括我在内的3个大二、1个大一的同学)组成,初级组就有大一和大二的同学组成,因为这个时候大二的同学和大一其实没啥区别,专业知识仍然是一片空白。
        自此我也就开始了再实验室混迹的大学生活了。
        (二)繁忙的社团活动
        自从进入电子科技协会,我大二的精力就基本上完全放在这里了。
        特别是第一个学起,每周周末要参加两天中级组的培训(白天整天),全部由专业老师讲解单片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EDA等专业知识,那个时候这些名词要么只是在培养计划见过,要么就都没听过,就是一边云里雾里地听和记笔记,找个时间再翻翻图书馆,找着名字差不多的一些书,都大概翻翻,终于搞明白了单片机、数模电、EDA都是些啥东西。如果能查到以前的图书馆结束记录的话,有单片机名字的书我肯定是借的最多的了,即使么有怎么细致看完。周末至少有一天晚上还要组织协会初级组的活动,因为那个时候协会里面没有“干事”,我们这些名义上的骨干就是“干事”,活动前要搬工具,中间要发放元件,遇到不会的要教一下,结束后要收拾场地还东西,晚上一次活动搞完往往就是11点了。而且在每次活动之前都要自己先做一遍。那个时候进行了包括焊接联系、调频无线话筒、收音机等东西焊接制作活动。、
        平时晚上就呆在实验室。因为我们实验室是个开放实验室,平时没有统一实验,平时的活动就是学生自己向老师申请项目,老师允许后就可以做了;另外就是负责学校的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学校内部的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工作。刚进到协会的时候实验室正好在进行学校的“第三届凌阳杯电子设计竞赛”,其中不少的参赛队员就是我们协会刚刚遴选进去的骨干;所以每晚就混迹在实验室,没事的时候可以上上网,有事的时候可以帮帮忙,还可以和这些师兄师姐混个脸熟。这个学期实验室的那个老师没有上课任务,平时就指导下别人的比赛或者回答我们这些啥都不懂的弱智的问题,晚上随着我们折腾,到晚上11:30管大楼的老头再门口吼的时候就和我们一起出实验室,还绕绕道和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下学校的夜色。
        这个学校,在班上同学继续迷恋“完美世界”的时候,我却找到了另一个兴趣点。
        由于平时在学习上不像大一那么托大,这个学期的成绩虽然没有直接名列前茅,却也算是比较靠前了。
        (三)对电子的更多认识
        大二的下学期,和实验室老师已经很熟了。就给了我一把钥匙,让我和另一个人每晚值班,反正每晚至少有一个人开关实验室的门,而他要带很多电子工艺实习,白天也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呆在这里,所以我呆在这里的时间久更多了。
        那个时候在协会随着大三的同学的热情渐渐褪去,我负责的事情更多了一些,也更忙了一些,加上时间久了,也获得了老师更多的信任。由于07年9月是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尽管上一年学校内的竞赛时10月才搞的,07年的比赛也提到了4、5月份开始搞。4月份提交设计方案,五一的假期进行实物制作。五一假前一天下午,老师才把进入复赛参加比赛的名单确定,一方面参赛的一些队员要么已经回家,要么正在计划回家;协会内的更重要负责人要么是参加比赛,要么已经走了,我就被老师赶鸭子上架,给了两千块钱,买元件,剩下的事情全让我去弄了。一方面要把名单中所有人找到,告知后面比赛的内容,一方面要迅速让他们提供比赛所用的元件清单,并在开支计划内买回来,分发,进行比赛。就这样,前些天我就是在找人、对清单、电子市场、实验室这些事情上忙碌,因为手头没有人可以帮忙,要买的东西不仅仅我自己几乎一个都不认识,甚至连参加比赛列出元件的人也可能仅仅是在某本书上看到这个东东,有没有、啥样的、怎么用都不知道。很多时候找老师也找不到,因为基本上都度假去了。
        那个五一就这样超忙地度过了,好处就是对常用的电子元件非常熟悉了,还能在别的参加比赛的人面前把找到点成就感:这是你自己选的元件,怎么什么样子的你都不知道啊,怎么用的你不知道难道我会比你更清楚!
        我和另一个大二的以及那个大一的同学也报名参加了一组。那个大一的比较猛,在我还在计算1分钱一个的电阻要买多少的时候他整了块单片机的板子就研究起来,开始写程序了。最后我们的题目中用到的程序就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完成后还有时间又自己做板子,找本书翻看protel的用法,参照单片机板子的电路图又做了块板子,我和另一个同伴基本上就是前面程序讨论出现的问题、分析需要哪些功能以后最后的调试的时候发挥了点作用,其他就基本他搞定了。(想想真是惭愧!)
        就这样,我们小组三人捧着这项比赛在校内开展四年来唯一一次特等奖的荣誉结束了这个学期。(虽然其中更多的是那个同学的功劳)现在想想,当时那个比赛的题目的确比较简单,全部使用单片机完成,但是对于当时我们而言的确很有难度的,而且做的作品的确很不错,所以最后老师同意了当年的特等奖不再空缺。
       
       
huizijingxin 2010年04月16日
我占的楼很值钱啊!
f.luo 2010年04月16日
挣扎的大三
huizijingxin 2010年04月16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f.luo 2010年04月16日
情缘暂了——晃悠的大四
f.luo 2010年04月16日
好了,楼占够了。

前面两段是毕业前写好的,剩下现在慢慢写。
riverpeak 2010年04月16日
感谢ECJTU给我培养了这个有出息的学弟。
riverpeak 2010年04月16日
说实话这些帖子该给那些在学校里以及刚走出校园多看看,省得他们找不到前进的道路
huizijingxin 2010年04月16日
ECJTU还有这么长的简称……
riverpeak 2010年04月16日
那就感谢ECJTU TV
zg_z 2010年04月16日
占楼~~~
字太小...
zg_z 2010年04月16日
占楼~~~
字太小...
zg_z 2010年04月16日
sorry,不小心双击了一下...
f.luo 2010年04月16日
先改个题目,别骂我标题党。
lelee007 2010年04月16日


楼层有没我的了
老郭 2010年04月17日
看看小罗大学4年有啥收获;也会像阿南一样学业爱情双丰收吧
f.luo 2010年04月17日
爱情,对我而言是个沉重的话题!
f.luo 2010年04月17日
今天没时间了,晚上回去写,明天再发表。
原野之狼 2010年04月18日
占座 支持下华东交大的兄弟 华东交大很漂亮的说
riverpeak 2010年04月18日
谢谢楼上哈,华东交大除了漂亮没有什么可以拿出去说的了
lelee007 2010年04月18日
RP GG太低调了
杜晓 2010年04月19日
等待后续。。
xyj 2010年04月19日
你知。。呵呵呵
f.luo 2010年04月19日
咦,又换成论坛模式了!
xyj 2010年04月19日
。。看我的头像。。
f.luo 2010年04月19日
。。看我的头像。。
xyj 发表于 2010-4-19 21:40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小辛
xyj 2010年04月20日
什么时候更新啊。。?
f.luo 2010年04月20日
晚上,今天上班忙。
f.luo 2010年04月20日
今天更新一小段。
f.luo 2010年04月26日
周末利用出去玩之前的空隙终于将大一的那段写完了。
riverpeak 2010年04月26日
期末考试,不出意外的班上大批挂科的名单里面,有了我的名字,而挂的正是我高中时期的优势科目之一的物理。
————————————————
兄弟,挂物理不是你的错,交大挂物理的人不在少数,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是不一样的,虽然我没挂过物理,很奇怪哦,挂科最多的高数和物理我都幸免遇难,倒是别的科没少挂……
f.luo 2010年04月26日
期末考试,不出意外的班上大批挂科的名单里面,有了我的名字,而挂的正是我高中时期的优势科目之一的物理。
————————————————
兄弟,挂物理不是你的错,交大挂物理的人不在少数,高中物理和大学物 ...
riverpeak 发表于 2010-4-26 18:03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当时班上27个人,物理挂了13个。
f.luo 2010年04月30日
在4月的最后一天更新一段,:victory:
不容易啊,昨晚又花了我差不多一个小时。
张无忌1987 2010年05月15日
写的不错啊,有点感触!兄弟是交大的啊?工作找的怎么样了?
f.luo 2010年05月15日
写的不错啊,有点感触!兄弟是交大的啊?工作找的怎么样了?
张无忌1987 发表于 2010-5-15 19:25 http://www.ee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嗯。
工作找好了快一年了。
hongsayang 2010年09月04日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