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引争议,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声

2024年06月13日 14:57    发布者:eechina
来源:TechWeb

日前,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

其中,对比亚迪电动汽车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电动汽车加征20%的关税,对上汽集团电动汽车加征38.1%的关税,理由是所谓的过度补贴。

该公告还指出,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这一决策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此举被视为保护主义行为,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战,并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匈牙利国家经济部和挪威财政大臣韦杜姆均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认为欧盟应该支持贸易自由化,而不是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此表示遗憾,并坚决反对这一做法。他们认为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

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和大众汽车等欧洲汽车制造商也明确反对此类税收,认为这将引发贸易冲突升级,损害欧洲汽车行业。此外,特斯拉作为在中国生产的欧盟企业,可能会获得单独的税率。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也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增加关税会阻碍全球电动车贸易,对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蔚来自2021年5月宣布进入欧洲市场,首选挪威作为“第一站”,并逐步向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扩展服务。2022年8月,蔚来在柏林举办了NIO Berlin发布会,标志着其全面进军欧洲市场的决心。蔚来创始人李斌在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表达了关切,并预计初步结果可能在下周公布。他强调,蔚来将根据关税政策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动。

此次欧盟征税行为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影响尚不确定,但可以预见的是,此举可能会对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欧盟的征税行为可能会对其出口造成阻碍,影响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欧盟应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寻求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而非采取单方面的征税措施。同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也应加强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外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