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南京扩产,真是恶意打击大陆芯片产业吗?

2021年05月18日 09:01    发布者:eechina
来源: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

上个月,台积电临时董事会核准了28亿美元预算,要在南京厂扩充2万片28nm产能,扩充后的产能,可以达到每月4万片。消息一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专家认为这是台积电要打压大陆芯片产业,会导致大陆芯片被扼杀;但也有人反驳,认为前者是杞人忧天,认为扩建产能有利于我们学习技术、培养人才,应当支持。双方吵得相当激烈。也有粉丝给我们留言,让科工谈谈这个事情。我们虽然不是芯片领域的专家,不过,这段时间两边的争论,倒是看了不少,那就稍微聊聊这件事吧,权当抛砖引玉了。

先上一个观点,要说台积电来南京扩产,目的就是恶意打击大陆芯片产业,这就有点过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下台积电为什么选择来南京扩建28nm产能。大家都知道,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很多厂商开始选择囤积芯片,市面上开始出现恐慌性抢购;而去年疫情的爆发,引发的供应链暂时中断,都恶化了这一情况。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全球多个芯片厂商又因为自然灾害、工人罢工等原因,陷入停摆,三星电子、瑞萨电子、英飞凌、恩智浦等半导体企业,都传出工厂停工的消息,全球芯片市场陷入严重的供应短缺。短缺到什么程度?多个汽车厂因此被迫停工。这一问题甚至惊动了美国当局,拜登政府就多次承诺解决芯片短缺问题,尤其是汽车芯片短缺。而此次台积电在南京厂,选择扩产的28nm产能,主要用途正是高性能CIS传感器及车用芯片。可以说,这一目标和目前全球汽车芯片的短缺现状,是吻合的。

不过,和台积电准备在美国亚利桑那兴建5nm工厂相比,说南京厂地位不高,也没错。台积电资本支出计划显示:2021年资本支出预估约为300亿美元,其中8成是用来提升5nm产能的;相比南京厂不到29亿的预算,10%都不到。计划提升的2万片28nm产能,相对其5nm产能提升计划,只有一个零头。与5nm芯片相比,28nm对于台积电的资本回报率,根本算不了什么。

台积电的目光很明显还是聚焦在5nm上,亚利桑那工厂就是重点。近年来,美国对台积电的压力越来越大,台积电由此准备在美国搭建5nm产能,还从全台湾遴选优秀人才去美国建厂,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相比之下,对南京厂的扩产,重视程度低了一些:28nm芯片短期有缺口、台湾本土因为缺水少电,产能跟不上,南京厂空着也是空着,拿来扩充产能正好。加上南京厂有底子、提升快,一举多得。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28nm和5nm天差地别,但这并不意味着28nm就是被淘汰的落后制程。作为最后一代平面晶体管工艺,28nm工艺有着特殊的地位。在28nm节点之后,芯片制造就开始导入FinFET结构的3D晶体管,因此28nm以下的14nm、7nm、5nm工艺也被称为12英寸先进工艺;而28nm之上的40nm、65nm、90nm等,就被称为12英寸成熟工艺。

28nm就是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的分界点,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28nm就够用了。台积电2020年财报也反应了这一点。这份财报专门提到,台积电在28nm HPC(High Performance Compact)上,有多达350个客户。而台积电的总客户数量只有500个左右,可见28nm技术适用范围之广。

实际上,当今世界能进行28nm制程的企业,也只有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和华虹等寥寥几家。根据Gartner的统计,2020年全世界的28nm芯片市场规模约94亿美元,而台积电就占了一半。28nm在台积电的业务中,甚至不算主流。台积电的营收显示,28nm及以上成熟工艺芯片代工业务收入,占比不到4成。

作为对比,国内的芯片老大中芯国际主要的营业收入却都来自28nm以上制程,其2020年财报显示,28nm及14nm合计只占营收的9%,总规模不到4亿美元,虽然丢失大客户华为海思,是重要因素,但总体来说,在28nm这个市场中,中芯国际和台积电并不在一个段位上,两者间还隔了三星、格罗方德、联电等诸多玩家。

甚至中芯国际目前客户中,用到28nm的也不多。原先的三大的客户,分别是海思、高通、博通;这三家几乎包圆了中芯国际所有的28nm以下产品需求。但随着海思被制裁,需求一蹶不振;而高通、博通是美国公司,立场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台积电在南京设厂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补上28nm产能,以应对车用芯片短缺,而非政治目的。

既然台积电南京扩厂没有“扼杀”大陆芯片企业的主观恶意,客观上是否会有影响呢?当然有啊。对于中芯国际等大陆厂商来说,未来的主要28nm客户,必然是那些现在还只能用40nm、65nm产品的大陆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它们也将逐渐转向28nm制程,如果台积电南京厂28nm开始流片,中芯国际等大陆厂商,损失一些订单几乎是必然的。

但是这种损失是有限的,按照台积电南京厂目前规划的4万片月产能,实际扩产部分其实只有2万片,粗看起来不少,但从整个市场来看,就是沧海一粟。我们大陆厂商的28nm的扩产计划都能碾压它。今年3月,中芯国际与深圳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扩充中芯深圳12英寸产能,重点生产28nm及以上工艺芯片,扩建产能达每月4万片;中芯国际还宣布和亦庄国投、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成立合资企业中芯京城,新开产能达每月10万片以上;大陆另一家厂商华虹,公开信息显示,也有着每月数万片新建产能规划。如果台积电用区区2万片新开产能,就能压制了一众大陆厂商,显然很困难。

另外,芯片制造的成本的大头在设备和原材料上,绝不是在土地和人工上,有些人认为,离开大陆,台积电就无法扩充28nm产能,也是站不住脚的。退一万步说,万一有外部势力想借台积电来搞事情,那这2万片的产能放在哪里,结果都是一样的。甚至从这个角度来说,把这部分产能留在大陆,肯定比留在大陆以外地区更好。

因此,台积电在南京扩充产能,大陆芯片厂商会有冲击,但绝不致命。有一些人认为这次扩建能帮助大陆直接提升技术、培养人才,那也是过于乐观了。从市场上来说,台积电是大陆厂商的竞争对手,给我们培养人才,有点异想天开;考虑到美国的长臂管辖和台湾当局对集成电路企业在大陆的投资限制,想要偷学技术,有点痴人说梦了。

在此次扩建中,我们的直接获利点,可能更多是,南京的经济增长和产业链的培养。芯片人才技术或许无法直接获得,但产业链的上下游却可以,借此扩充规模、招揽人才,都是我们该做的。国内之前扶持京东方、支持苹果、让特斯拉来中国设代工厂,都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厂设在这里,对于整个产业链、就业市场来说,肯定是有着提升的作用。

当然,台积电在南京扩产一事,还没最终确定,美国政府、台湾当局都是横在中间的变数。但如果此事成行,我们应该持开放态度,而不是一味反对。在具体的落实上,倒是可以听听那些反对者的意见,例如:我们不能重蹈过去的覆辙,给予境外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甚至不接受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影响;相反,我们必须加强监管,预防垄断和倾销。我们应当意识到,芯片的自主可控,目前还只能依靠自己的企业。

最后顺便一提,对于台积电把先进的5nm工厂放到美国的亚利桑这一事上,我们也不必过于义愤填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说:“美国工程师敬业程度不如台湾,台湾专家赴美,也不会适应美国的文化和交通,亚利桑那州给予的半导体补贴政策,是胡萝卜加大棒,且大棒的成分多一些。暂时的、短期的津贴,不能够弥补长期的竞争劣势”。可以看出,他对赴美设厂也并非完全看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虽然台积电大张旗鼓又是撒钱又是选人,但未必一定有好的结果。毕竟另一家台企赴美设厂的结果就在眼前,你说是不是呢?

在理性看待台积电南京扩产同时,我们也应当考虑,如何更好地培育我们自己的芯片企业。我们知道,半导体芯片企业一般有三种运作模式: Fabless、Foundry和IDM。简单来说,Fabless就是有设计没工厂,代表有华为海思;Foundry就是有工厂没设计,台积电就是代表;最后一个就是两者皆有,这种模式把控力最强,缺点是非常费钱,典型例子有三星和英特尔。

大陆的Foundry一直没有发展起来,Fabless中海思倒是很成功,甚至在美国制裁的前夕,海思已经开始考虑自研制造产线,向IDM发展。那么,为什么Foundry发展不起来?自然是因为技术不先进、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竞争力。

为什么没有竞争力?当然有历史欠账多、外部被打压、买不到先进设备等原因,但缺乏人才,无疑也是重要一环。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顶尖人才几乎都会选择进入芯片企业工作,但是大陆的顶尖人才不是。原因很简单,作为美国之外、唯二孕育出众多互联网巨头的地区,IC领域的顶尖人才,选择去互联网公司拿高薪才是正途,为什么要去芯片厂商拿低薪水呢?

那为什么我们能孕育出互联网巨头?因为我们在拥有强大消费市场的同时,国家也在互联网领域给予了企业相当优渥的保护环境,避免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成长起来前,被外国巨头扼杀在摇篮里。那我们可以思考,是否也能在芯片领域,复制这种模式?与此同时,给予顶尖人才更多利益倾斜,鼓励他们去芯片企业进行创造,让我们的芯片企业,成长得更加顺利?

网友评论

harding 2021年05月23日
英明的决定,守在台湾是没有未来的。这一决定对国家来说,有利,也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