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市场风云突变,AMD或投奔ARM?

2011年11月16日 17:59    发布者:1640190015
  近日据悉,AMD有可能正在考虑将部分业务转进ARM领域。并在最近宣布加入ARM阵营,获得ARM许可。
  加入ARM阵营,可以更有利于AMD切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相比桌面级平台的利润率,显然前者的吸引力更大。不过,也有分析师不看好AMD加入ARM阵营的举动。他们认为,这些市场上的竞争,比AMD之前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更何况AMD在无线设备领域的经验为零。这些分析师认为,AMD挥师进军ARM是个错误。
  但是,也有市场分析师看好AMD的ARM战略,他们认为这就是AMD之前神秘的“胜利工程“。他们认为,AMD最好在ARM市场扮演IP(知识产权)供应商,而非芯片制造者的角色。但是,他们也给出一些建议,比如,以AMD目前财力,应该避免在ARM市场进行收购现有ARM厂商的行为。
  对于AMD进军ARM领域之后的状况现在预测显然为时尚早。毕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兴起,传统的X86架构在面对ARM架构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只有招架之功。而单纯的防御战并不能消除威胁。AMD此举如能成功则等于是给了ARM架构一个有力的防守反击。所以仅就其市场策略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关阅读
        ARM英特尔之争白热化:AMD弃x86投向ARM?
  芯片设计授权商 ARM 与芯片巨头英特尔之间的战争已经白热化,ARM 不但争取到了微软 Windows 8 的支持,也在积极拉拢英特尔的老对头 AMD 加入自己的阵营。ARM CEO Warren East 在一季度营收会议上公开表示了这一想法。
  EETimes 资深记者 Peter Clarke 今天撰文论证了 ARM 与 AMD 合作的合理性。他认为 AMD 至少有两个理由逐步放弃自己过去 20 年坚守的 x86 架构,转为向 ARM 购买芯片授权:
  首先是 AMD 目前的尴尬地位。x86 架构由英特尔一手打造,AMD 从一开始就扮演者追赶英特尔的角色。很多年来,英特尔凭借自己在电子工程领域首屈一指的工程师团队和强大的营销能力成功压制着 AMD。
  Core 2 Duo 发布以来,AMD 被压得喘不过气。由于无力负担晶圆厂与制程工艺研发的巨大投入,AMD 被迫在 2009 年将自有晶圆厂转给 Global Foundries。转投 ARM 阵营意味着 AMD 可以将来自英特尔的巨大压力转给整个 ARM 阵营。
  再者,随着 iPad 引爆平板市场、Android 平板大军来袭,AMD 董事会对公司一直没能拿出具有竞争力的平板处理器非常不满。据称 AMD CEO Dirk Meyer 今年 1 月离职就是一个直接后果。
  对于传统的PC 市场而言,其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如果 AMD 加入 ARM 阵营,则可以只花几百万美元的许可费,再加上不贵的授权费就能用上现成的 ARM 内核设计。这比 AMD 自己投入上亿美元来得更有效。
  不过,即便加入 ARM 阵营,AMD 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掉头。考虑到 ARM 阵营里有 Nvidia、博通、飞思卡尔、高通、三星、英飞凌、德州仪器等一众半导体公司,AMD 是否能借此转变重塑竞争力还难以预料。
  当然,对于 ARM 来说,AMD 的加入是完全的好消息。AMD 财力有限,掉头很可能意味着抛弃坚守多年的 x86 架构,微软与 AMD 的支持大大增强了 ARM 进军桌面市场的成功性。
 编辑论道:为什么ARM-AMD联姻更被看好?
  OFweek电子工程网:作为ARM的CEO,Warren East对此次ARM-AMD联姻,看上去有种理所当然的平静。他和公司CFO Tim在ARM一季度财季分析师研讨会上曾简单表示ARM一直以来都在说服AMD使用它的产品,当然了,这些都是ARM公司股东们所期望看到的。当AMD在重新思考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时,很明显,ARM-AMD联姻的可能性更高了。
  或许AMD的确是放弃了—又或者说至少是增加了ARM处理器授权,相对于已经使用了20年的x86架构来说,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却显得很有意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AMD这一举动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追赶策略对AMD来说意味着大量开支,以及永远跟在英特尔后面、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
  这一举动却强有力的支持了ARM对抗其竞争对手—Intel,并将自己置于IBM/Globalfoundries一般性平台架构阵营中。
  自从AMD使用基于x86架构产品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它就一直被笼罩在Intel的阴影之下。Intel一直都是这个架构的制定者,也正是由于这一部分原因,AMD只是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只能在处理器中的代码兼容性寻求一个好的价位。而Intel作为市场领导者,拥有雄厚的财力,使其有能力在价格和制造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而AMD只能屈居其下。
  确实如此,早在两年前,AMD就被迫放弃内部制造,那时它就已经再没能力支付起发展制造工艺技术和投资数十亿美元去建立晶圆工厂生产那时正在研发的微处理器。这种剥削也存在于Globalfoundries公司,目前为AMD一家晶圆代工伙伴。
  是当Intel追随者还是ARM-AMD的领导者?

  很显然从多核(Multi-Core)单处理器到众核 (Many-Core)处理对AMD来说意味着战场的根本性改变。在这里,软件的影响比原先重要的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竞争的重新洗牌。英特尔并不比其它公司对如何高效地使用众核处理器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可能还不如其它公司。对AMD来说,这是转型的好时机。
  当AMD追随着Intel的脚步专注于x86架构作为其主要需求去制造IC时,此时在研发多核的Intel发现只在PC市场的无晶圆厂由于成本过于昂贵无法达成一致,比如像AMD,一个追随在Intel左右的伙伴。
  AMD将由此策略所获得珍贵资产而付出巨大代价,对于以往笼罩在Intel阴影之下而屈居老二来说,可能并不是所有举动都是对的。但是如果AMD加入具有可扩展性的ARM生态系统的话,作为对几百万美元和每片芯片很少数的版税的回报,它可以冲出束缚,并能够有时间专注于系统级性能上面。而伴随着几乎所有的Windows系统将采用ARM处理器,这就给了AMD除了PC市场以外的,还有广大消费平台需求的OEM厂商的合作机会。
  这样AMD就可以从低利润的业务PC市场的泥沼中走出来,从而进入到从移动手机到平板电脑再到PC这样的一个广阔市场空间中。这样就意味着AMD将会和类似三星这样的公司竞争,但是正是因为这样AMD才会重塑自我价值而有所作为。
  现在Windows选择跑x86或选择跑ARM,一切均取决于它们谁的高效节能做得更好,毕竟,消费者们更会优先考虑到这方面。
  Fusion加入ARM?
  微软和ARM高管将在Fusion开发大会进行主题演讲,届时可能会透露更多信息。此次会议将于6月13号到16号期间在微软的后院--Bellevue, Washington举行,那里包括超过50个技术部门,横跨了多媒体,用户界面,商业和高性能计算以及安全领域。
  此次会议可能是宣布为Fusion产品线在x86芯片以外新增Cortex-A或Mali图形内核产品的好时机。
  ARM走板级战略的路线与AMD前CEO经营理念相违背。当AMD的CEO--Dirk Meyer于2011年1月正式辞职的辞职信中暗示,由于他缺乏平板电脑和移动市场芯片经验而被董事会所排斥。
  目前,AMD或许正陷于困境之中—不能在变化多端PC市场针对各个产品段和性能模式进行设计。正因为如此,它抛弃x86架构而向ARM架构抛出橄榄枝。ARM授权在平板电脑应用的缺失正在加快完善,可能为AMD收复芯片市场失地提供更快速的通道。
  AMD将推动着符合ARM在商业市场与Intel竞争的授权。的确,ARM和AMD的强强联合将构筑成Intel主要的竞争对手,也推动了全球芯片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如果说AMD处于x86的第二货源的地位是不值得的,那么处于第一货源芯片时又怎么样呢?
  ARM不可能收购AMD
  有一件事尚且不是很明朗的是,如果作为战略考虑的一部分,AMD董事会喜欢将公司出售给那些希望收购现成生产线,IC工程队伍和顾客名单的具备充足现金的公司。
  ARM有可能会投标收购AMD吗?我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
  即使ARM现在堆起现金以惊人的价格和可能以杠杆借款的方式收购AMD,并将其作为旗下一家无晶圆厂公司,然而这一切却与从Warren East继承的商业模式不相符。
 有这么一段时期,ARM在微处理器终端市场一度混迹于此。2004年1月份ARM宣布收购Triscend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可配置的片上系统器件和可定制微处理器研发。到了2月份时,该收购宣布失败,原因可能是ARM授权社区和于同年3月份FPGA公司Xilinx宣布收购Triscend有关。
  同样地,ARM与Intel之间难解难分的竞争或许会激起ARM收购AMD,从而构筑起保护ARM授权的新型ARM-AMD的竞争关系与其竞争。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AMD准备掏钱给ARM加入其阵营时,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收购?
  对于种种原因,AMD作为独立的无晶圆厂公司而致力于采用ARM架构的多核IC设计,看起来是最具成本效益的买卖。而且,反过来,这一切可能暗示着全球半导体巨头们必须重新审视公司策略。

来源:电子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