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左强讲山寨那点事儿 -- 上网本的故事

2011年08月09日 09:08    发布者:绝对好文
听左强讲山寨系列之--上网本篇

NetBook,译为上网本,学名Eee PC或EPC,意为Easy to Work、Easy to Learn、Easy to Play,即能够轻松的满足学习(看资料、浏览网页)、工作(处理邮件)和娱乐(聊天、视频、音乐)的需求。

如今通常所指的上网本,其实已经是一台名副其实的笔记本,只是由于显示分辨率的限制,以及集成显卡的性能较弱,无法支持到一些专业软件的正常显示,但能够基本满足文字、商务、邮件、网络、娱乐等应用。


10.2英寸 上网本

大多数人对于上网本的记忆是从2007年11月,华硕发布的Eee PC 701开始的。Intel Celeron M 900MHz的处理器,512M的DDR内存,4G的Nand Flash固态硬盘,7英寸的数字屏,分辨率为800x480,内置30万摄像头,内置网卡以及802.11b/G的无线网卡,无光驱,Linux的操作系统,拥有丰富的应用软件,满足基本工作、学习、娱乐的需求。售价¥2999。


华硕Eee PC 701

注:

固态硬盘 仍然为硬盘接口,区别传统的硬盘,固态硬盘由Nand Flash阵列组成,具有省电、抗震、读写速度快等优势。趋势上最终将取代传统硬盘,应用于PC领域。

然而,上网本市场由来已久,如今借助华硕的行业品牌效应,最终越界引爆。早在1991年,加拿大公司Psion研发的Psion3就具备了上网本的原型,并内置一个能够拨号上网的调制解调器,用来连接网络。


Psion 3

1996年东芝研发的Libretto 20更像今天的上网本:6.1英寸的显示屏,Intel486的处理器,运行Windows95操作系统,更像一台早期的笔记本。


东芝Libretto 20

随后,上网本设计开始分化,由于PC机领域发展来的X86 架构的CPU功耗太大,而基于精简指令的嵌入式CPU架构,以其低功耗,足够的运算性能,广泛的应用于便携数码领域。微软专门为此发布Windows CE操作系统,虽然无法实现与Windows系统的通用,却可以通过同步软件实现两者间的同步互通,一时间Windows CE系统以及嵌入式CPU被广泛应用于PDA掌上电脑。


1998年 卡西欧 Windows CE 1.0 480x240液晶触摸屏


1999年 Psion NetBook 7.7英寸640X480 分辨率 Windows CE 系统

那么,究竟上网本和我们日常说的笔记本有什么区别呢?2007年以前,上网本基本上指运行在嵌入式CPU之上,而非笔记本的X86 架构的电脑CPU;操作系统为Windows CE或Linux,而非笔记本的Windows XP;屏幕大小在7英寸以下,而非笔记本的12英寸以上,其应用于简单的商务文字处理,而非普通的专业电脑用途。其市场份额及其狭窄,与笔记本市场有着天然的鸿沟。此时的上网本有很多个名字,UMPC(Ultra Mobile PC 超便携电脑)、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 移动互联网设备)、Smart Book(智能本)等,其规格一般均为7英寸以下,比笔记本小,比手机大,多采用嵌入式ARM芯片内核,WINCE为操作系统。


今日咨询中 MID的广告

随着X86处理器功耗的逐代降低,Intel自恃凭借其低功耗的X86 CPU Atom(凌动系列)完全可以杀入上网本市场,因此将上网本定义为自家后院。出于利润考虑,这个后院Intel一直不愿意去开发。其曾向业界宣布,Intel的X86 CPU均为高端设计,绝对不会涉足上网本的领域。那么,究竟是谁潜入Intel的后院,掀起了上网本的山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