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曾有两个“月球” 或相互碰撞最终融合

2011年08月05日 21:12    发布者:Liming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附近可能曾有两个月亮,其中一个毁于史前一次巨大的撞击,而撞击有可能在两个月亮之间发生,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月球。据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附近可能曾有两个月亮,也就是说,今天的人们在夜晚观测到的月亮,在史前曾有一个更小的伙伴。

在巨大碰撞以前,地球附近可能有两个月亮,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可以在夜晚观测到的月亮还有一个小一点的伙伴科学家认为,如今的月亮可能吸收了许多另一个月亮在撞击后形成的碎片科学家认为,如今的月亮可能吸收了许多另一个月亮在撞击后形成的碎片  据科研人员称,两个月球间的缓慢引力运动,有可能造就了当前月球背向地球一侧如山区高地般的崎岖不平的地貌状况,而且较小的一个月亮在被碰撞后形成的碎片有可能撞击了大月亮的表面,形成了无数的、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月球坑。
  据实际观测的数据显示,月球靠近地球的一侧与远离地球的一侧其地形地势具有显著的差别。近地一侧相对较为低洼和平坦,而远地一侧拥有高耸的,如山峰般的更厚的地壳。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对称性的缺失。
  一种主要的观点认为,是重力潮汐力改造了月球地壳,使其两侧地貌具有不平衡性。但是,一个新的理论建立在巨大陨石撞击模型的基础上,这一理论解释了月球不对称的地貌状况。
  许多专家认为,早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一个如同火星大小的对象曾与地球相撞,正是这次撞击所喷射出的碎片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月球。而第二个月亮也被认为是因为这类巨大冲击力的影响而形成的,其在轨道上存在了数百万年。
  根据新一期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对此理论的描述,有可能两个月球之间发生了碰撞,而碰撞的过程相对缓慢,如此低速的碰撞运动并不会使得月球表面产生陨石坑,或者导致岩石的融化。
  大多数撞击所产生的物质堆积在了受到影响的月球表面,这样就形成了远地一侧较厚的固体外壳。可能正是这一运动形成了如今能够被观测到的月球远地一侧的山岭地貌。
  来自美国圣克鲁兹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负责人埃里克-阿斯帕格(Erik Asphaug)教授指出,陨石撞击模型适用于对形成月球巨大撞击力的研究,这预示了除月球本身而外,在宇宙轨道上应该有大量撞击后的碎片存在。他还表示,这一模型与人们所了解到的太阳系的动稳度、月球冷却时间,以及月球上岩石的年龄相一致。
  埃里克的同事,文章《“潮汐力”理论》作者之一的弗拉西斯-尼莫(Francis Nimmo)教授表示,事实上,自从对太空研究开始以来,月球近地一侧与远地一侧为何会呈现出如此不同的状况一直是一个难题,可能这一问题仅次于月球的起源本身。埃里克的文章的闪光点之一,便是他将这两大谜题结合在了一起。巨大的碰撞可能形成了月球,但同时也弄碎了一些更小的个体,一些碎片飘向了月球形成了我们如今所能观测到的不同地貌特征的月球两侧。他还指出,如今还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